《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人物 >> 高僧 >>

佛经汉译的创始人安世高

分享到:

安世高,本名清,以字行,出家前是安息国(亚洲西部的古国,领有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的王太子。自小聪明仁孝,刻苦好学,博览国内外典籍,通晓天文、地理、占卜、推步等术,尤精于医学,名声远播,西域各国对他都很敬重。

安世高的青少年时代,国内政治斗争尖锐复杂。他对统治集团的奢侈腐化和尔虞我诈深感厌倦,所以蔑弃荣华富贵,服膺佛教,虽然居于王宫,却自觉地严格尊奉佛教戒律,并时常举行法集宣讲佛理,同时尽力向佛寺施舍。后来他的父王去世,按理他应嗣位为国王。为了避免更深地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他在父亲丧事办理完毕之后,便把王位让给叔父,自己远远地离开了祖国,出家为僧,开始了修道布化的生活。安世高游方弘化,遍历诸国,于东汉桓帝初年(147年—)来到中国,在京城洛阳住了下来,不久学会了汉语。当时,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已有一二百年时间,在宫廷中和社会上都有一些信徒。这些佛教信徒对于佛教的了解,一方面,主要还是把它当作诸般方术的一种,加以祠祀,祈求福祐并希望借以满足一些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与西域交通的频繁,来华僧人的增多,信徒们也早已得知,域外僧徒实行着一种称为“禅”的重要修行方法,大家希望自己也能切实地如法修行。安世高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对症下药的宣教弘化措施,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博学多才,为人治病、望气、占候、推步,以加强人们对佛教的敬信,更主要的却是全力进行译经,向人们介绍有关禅数即止观的种种方法和理论。安世高的译事主要集中在桓帝初至灵帝建宁中(147-172年)这个时期,历时二十几年。译出的经论,由于当时没有记载,确实部数已难于搞清楚。晋代著名佛学家释道安编纂的《众经目录》,著录世高译经共三十五部,四十一卷。但道安治学严谨,亲眼见过的才加著录,未见者不录,加上许多译本并未署上译者姓名,有些经论道安只是根据译文的风格、特点判断似是世高所译,所以这个数字并不十分准确可靠。后来的一些经录家对世高译经数有所增补,如隋代费长房的《历代三宝记》,记载世高译经多达176种,其中好些都没有确实出处,只推测是世高在河西和江南旅途中零星译出。后来唐释智昇的《开元释教录》,将《历代三宝记》加以删除,还剩95部115卷,而缺本几乎占一半,其余部分也有许多靠不住的地方。所以学术界认为还是道安的著录较为可信。

安世高把佛典翻译成汉语,是一种首创,内容和形式都很有特点。从内容上说,他所译传的都是印度小乘佛教十八部中“上座部”系统“说一切有部”的理论,重点是小乘的“阿毗昙”和“禅”,简称“禅数”之学,并且是用说一切有部的说法作解释的。从形式上说,由于安世高精通华言,所以能将原本意义比较正确地传达出来,措辞准确,不粗俗,不铺张,恰到好处。尽管因为是首创,没有经验,无例可循,有些术语还不够通俗易懂,有些文句过于照顾原来的结构,而产生重复、颠倒的现象,但总的说已是难能可贵,特别是比后来一些不懂汉语的外国僧人假手他人的翻译,更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于世高译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佛教史上历来有很高的评价。南朝梁代僧人僧祐说,世高“博综经藏,尤精阿毗昙学,讽刺禅经,略尽其妙。”其译经“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另一梁僧慧皎赞同并沿用了僧祐的评价,晋代高僧释道安则说世高“善开禅数”,“博闻稽古,特专《阿毗昙》学,其所出经,禅数最悉。”当代著名佛教学者吕澂先生推崇安世高为“佛经汉译的创始人”,郭朋先生则说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位译师”。

“禅数”是安世高学说的核心,其中包括“禅”与“数”两个方面。“禅”又称“禅定”,是佛教的一种宗教修养活动,要点是运用宗教教诲所得的信仰力量,限制来自内部情绪的干扰和外界欲望的引诱,令修习者的精神乐于集中在被规定的观察对象,并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思考,以对治烦恼,达到心绪宁静、心身愉悦的境界。安世高翻译的关于禅法的典籍主要有《安般守意经》,以及从僧伽罗刹大本《修行道地经》抄译的三十七章。他的禅法的特点,也正是依禅师僧伽罗刹的传承,用四念住贯穿五门(即五停心)而修习。

“数”即“数法”,是指《阿毗达摩》的事数。《阿毗达摩》又译《阿毗昙》、《毗昙》,意译为对法、无比法、胜法。它对佛教基本理论概念的分类多系上数字,如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十八界等等,所以也可译为数法。数法包括《阿毗昙》的经和论,讲的是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安世高翻译的有关数法的典籍有相当一部分是小乘佛教基本经典《阿含经》的单品,还有一部分就是解释《阿含经》教义的论书《阿毗昙》的节本,其中以《阴持入经》最有代表性。

安世高一边译经,一边聚徒开讲、传授。他的翻译中有一部分就是由他口述解释,由他人执笔成书,属于讲义体裁。他的门徒很多,主要有南阳韩林、颍川皮业、会稽陈慧。三国时的名僧康僧会从陈慧受业,是安世高的再传弟子。另外,汉代唯一一位汉族僧人严佛调,也曾向安世高学习佛法,曾撰《沙弥十慧章句》发挥安世高的学说,受到安世高一派学说的深刻影响。

灵帝末年,关中和中原地区发生了政治动乱,安世高离开洛阳,游历了江南的豫章(今江西南昌)、浔阳(今江西九江)、会稽(今浙江绍光)等地,传说还到过广州,最后在会稽被斗殴者误中而死。他在中国活动的时间约计40年左右,是中国小乘禅法的奠基人。安世高晚年踪迹不详,但关于他的种种神异传说却广为流布。如说他曾到庐山超度□亭庙神。其神曾与世高同学,因为性多□怒,死后堕为巨蟒,处鄱阳湖中为□亭湖神,威灵甚验。世高特地前来,向它梵语数番,讚呗数契,复取其财物为之营造塔寺,终于使它脱离恶形,投胎为人。此等故事怪诞离奇,不足为训,但也反映出安世高在民间的广泛影响。人们从这类故事感到佛教的三世轮回学说不可不信。所以,安世高的译经传道,与通过异术激发群众对佛教的敬信皈依相辅相成,对汉末佛教的迅速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