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寺坐落在广东梅县县城东南40公里的阴那山麓,本名“圣寿寺”。相传唐代咸通年间(860-374年),福建高僧惭愧法师(俗名潘了)周游广东各大名山,看到此地山青水秀,乃开山建茅寮,净修梵行。惭愧法师圆寂後,人们在其茅寮旧址建造庙宇,以为纪念。明代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行扩建,改名为“灵光寺”。扩建後,增添了波罗殿、诸天殿、罗汉殿及钟楼、鼓楼等建筑,规模宏大。
灵山寺现存殿堂多为明清以後所建,其中最大的是波罗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七间,殿中央有螺旋形斗八藻井,俗称波罗顶,工艺、结构精巧,寺内香火盛时、寺外却不见一丝烟缕,寺内也空气新鲜。其奥妙在香烟顺着螺旋形藻井盘旋而上,自然扩散。这项利用建筑形制造成空气流通的技术是建筑技艺上的一项创造,显示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殿後古木参天,殿顶却不留一片落叶,也可能与波罗顶形成的气流有关。 灵光寺内有惭愧祖师佛像。祖师像雕刻精细,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意味,是岭南文物中之珍品。 灵光寺门前有二十多米高的古柏四株,凌空拔地,却二枯二荣,双双挺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郊《阴那山志》记载其中三棵是唐代开山祖师惭愧僧亲手所植。不久就枯死一棵。随者岁月流逝,右侧一棵又落叶枯干。但奇妙的是,所谓的“枯”柏,竟不朽不腐,且能升高长大,荣者翠绿如墨,枯者铁木铮铮,其原因据说是外枯里不枯,故能生长照旧。 寺宇所在阴那山峰如五个手指,俗称“五指峰”,可沿石梯盘旋而上。沿途小桥流水,竹篱茅舍。放眼远眺,尽处可见汀江、梅江、梅潭河三水汇流,左右有香炉、白居二峰,接近五指山顶处有仙人桥,长仅一米多,桥面狭窄,桥下即是百丈深谷,跨过仙人桥,不远就是峰顶。可看莽莽云海,观红日喷薄,及远眺潮州的湘州湘子桥。西南不远,是汤坑温泉,中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就建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