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善寺——曾为佛经翻译中心大兴善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南门外,最早建于隋开皇二年(582)。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大兴善寺历史上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佛经翻译的中心。隋朝皇帝隋文帝即位的时,下令在该寺聚集名僧和佛教学者,建立了隋代第一个国立译经馆,以后逐渐成为当时佛经翻译的中心。
大兴善寺的佛经翻译在整个隋代的译经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译经论在门类方面弥补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经多论少的不足,对丰富当时各派佛学思潮做出了贡献。隋末唐初,大兴善寺的译经事业一度受到挫折。唐贞观三年(629),唐太宗诏令以印度来华高僧波顿为译主,在该寺重开译场。
大兴善寺也是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为密宗祖庭。唐开元八年(720),狮子国高僧不空来中国,在大兴善寺主持译经事业,大量翻译传播密典,弘扬密教,从而创立了中国佛教密宗,被尊为密宗开祖。当时日僧空海来唐求法,从师不空弟子惠果,学成回国,在日本东大寺创立了日本佛教的东密,并创造了日本文字,号弘法大师。这一宗派至今依然鼎盛。因此,大兴善寺也被认为是日本佛教密宗的祖庭。 大兴善寺建成以来遭到多次破坏,寺庙多有毁坏,僧徒离散。新中国成立后,自 1955年冬季开始,对全寺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翻修。"文革"中又遭破坏。1983年后恢复。现在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及法堂等。 寺内观音殿供奉有千手千眼旃檀观音像。根据宋代的记载,认为佛教寺院塑立观音像最早就是大兴善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