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道场 >> 香港 >>

东普陀讲寺

分享到:

 

   位於千佛山,上斜倚老围村右襟的东普陀讲寺,是荃湾区最早期的佛寺之一,创建於1933年,开山和尚是茂峰法师。

  茂峰法师是粤西博白人,二十八岁出家,后往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在山中与筏可、融秋、宁禅诸法师投契,同往南京宝华山慧居寺(今隆昌寺),圆成具足戒。茂峰法师悔愿阅大藏经,精勤研究达五年之久。复往宁波观宗寺习讲,得谛闲老和尚器重,留学数年,成绩卓著。1924年茂峰师应邀往台湾基隆灵朱寺讲经。他在台逗留三年,讲经弘法,足变自基隆至新竹,皈依四众达万多人,造成前所未有的轰动。连当时的日本台湾总督老石冢及其官员,也曾前往听经,及将此事呈报日本天后。天后遂敕令赠茂峰法师金烂五衣一件(日僧得此者,县挂胸前,以示荣宠。)

  1927年,茂峰法师应香港闻人潘达微、朱大同、何东爵士夫人张莲觉等之礼请,来港弘法。初驻於香港啰庙后街之汉源堂,宣经讲道,后定期在利园戏院台上讲《心经》,人如潮涌,一时皈依者达五千多人。

  茂峰法师见地机成熟,便筹建寺院。一日,他经临老围古村,登干石山,游大水坑,相其地势,钟灵毓秀,气象雄伟,乃建寺理想地方。1929年在护法信众支持下,赐地万亩,次年动工建筑,因见其风景跟浙江普陀山相近,又感观音的灵应,遂将寺院名为东普陀寺,有别於福建厦门南普院地;茂峰法师更把千石山改名为千佛山,又把大水坑名为三叠潭。1933年东普陀院讲寺落成,与下慧寺、竹林禅院、鹿野苑竺同为三十年代的著名道场。

  香港沦陷期间,日军所到处奸淫掠夺,百余村父到寺中避难。茂峰师为救苍生,将日皇将赠黄缎五衣,悬挂胸前,立於寺门,日军见状如见天皇,不敢冒犯,东普陀讲寺一度成为避难所。东普讲寺本为数十僧众修持的小道场,但到了四十年代末其,它却负担起十方丛林的作用。时内地战乱,难僧南移。茂峰法师眼见不少逃难的僧尼“日则流荡街头,夜则楼息无所”,於是大发慈悲,尽管自己寺院粮食短缺,经济拮据,仍坚持“大开山门,海音接众”之行。他说:“一茎草叶一滴露,一个罗汉一份齐。”一日之内,闻风而至者多达二千人。东普陀来者不拒,成为香港最多僧侣挂单的佛寺,寺名远播。由於寺院地方有限,茂峰法师率领寺众人“自肩木材,自削竹竿”,用竹盖成云水堂,接待男众;另盖葵棚,安顿女众。当时各方善信闻风捐助米粮,令寺中无断炊这虞。

  1949年5月,东普陀讲寺圆通宝殿重修落成,一百一十岁的南华寺住持虚云老和尚、极乐寺住持定西和尚等南北禅教大德,咸集一堂。虚云老和尚称许东普陀讲寺海音接众,告诸弟子如以财物供养,不如转送东普陀供众。茂峰法师由此赢得“慈非王”之美誉。当年获接济的出家人不乏今日香港或海外佛教界中坚分子,例如:知定法师度轮法师、洗耳恭听麈法师、融灵法师、畅怀法师、隆根法师等等。

  茂峰法师於1964年圆寂,寺院住持一职已传三代,第二代了一法师和第三代现任住持了知法年,为庆祝道场创建六十周年,花费百万重修;寺内佛像亦用了四十万元重铺金装修,并作隆重开光典礼,极一时之盛。

  现时东普陀讲寺的主要建筑群:中为圆通宝殿奉有介陀观音、弥勒、文殊、普贤等佛像;殿左为客堂和延寿堂;右为祖堂、功德堂;前为天王殿韦驮殿、观音殿;上为藏经阁。并有印海堂、菩提树净丛堂、五观堂、西客堂、禅堂、云水堂、图书馆等。寺内很多匾额和对联,如释县妙(茂老的另名)敬书的“圆通宝殿”、康长祐敬献的“普门示现”及释妙峰撰书的“东粤名山此处壮严便为南海,普陀胜境如斯妙景即是西天。”最为人注目。大殿的后门有一山门牌坊,於1964年落成。此门楼本为茂老所策建,惜门楼建成时,茂老已圆寂。

  为纪念茂公之盛行,1967年寺内建成茂公纪念堂,裹面安放了茂峰法师生前的用品,还有不少其他著名人物赠送之物,例如近代高僧弘一大师的题字,闻人毛文达及其他人士送的文殊菩萨象,画家高剑父和赵少昂分别送赠的五言联和花鸟画等等,亦县挂堂中。但当中最瞩目的是茂峰法师的塑像和镇寺之宝——金烂五衣。法师塑像栩栩如生,身空之金烂五衣看来虽有点残破,但仍隐约可感茂老当年哧退日兵,力保寺院的凛凛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