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动态 >> 法事动态 >>

西安百塔寺隆和老和尚荼毗仪式在香积寺举行

分享到:

 

   中国佛学网西安讯 西安市长安区百塔寺住持隆和老和尚于11月6日(农历10月初9)凌晨5时50分舍报西归,享年85岁,僧腊76载,戒腊69夏。11月8日在百塔寺举行入龛封龛仪式;11月12日上午举行追思法会,下午在香积寺举行荼毗仪式。陕西省佛教协会秘书长宽旭法师主持了这次法会,兴教寺宽池法师、净业寺本如法师、大慈恩寺道喜法师、香积寺本昌法师、西五台演利法师等参加了法会。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转呈前往致礼。

   隆和老和尚简介:
    隆和老和尚长安西窑村人,俗姓焦,生于1924年1月28日,九岁时遇“虎列拉”霍乱,父母双亡,迫于生计,十岁时到香积寺出家做行者,十五岁礼香积寺兴明法师披剃,法名隆和,字广慧,1939年于大兴善寺礼心道律师受具戒。老和尚一生坎坷,备受磨砺,早年在香积寺诵经拜佛,农禅并重,后受教于民国高僧卧龙寺方丈朗照法师座下,备受锤钳,提点左右,朗照法师慈悲仁厚,博通经论,佛事严谨,戒律精严,隆和法师一生受其影响,受益匪浅,为一生修学佛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年时代曾游历上海、浙江诸寺参访善知识,大开眼界。长期住锡长安,先后在长安香积寺、净业寺、卧龙寺常住。1986年率众恢复三阶教祖庭百塔寺,二十多年来抱残守缺,殚精竭虑,守护祖师道场,保护古银杏树、百塔寺残塔遗物,整理三阶教及百塔寺相关资料,为研究三阶教历史以及恢复百塔寺做了大量艰苦绝卓工作。

 
 

   隆和老和尚,擅长音声佛事,每逢大型佛事活动,老和尚均被邀请担任维那,尤其是设放瑜伽焰口,其教相威仪,手印,音韵均如法如律,备受信众尊崇。老和尚早年受过正规丛林教育,对于佛教规矩,唱诵佛事尤为精通。1985年兴善寺传戒被礼请任陪堂;1987年兴教寺传戒被礼请为陪堂;1990年香积寺传戒被礼请为陪堂;2001年甘肃甘谷大象山永明寺传戒被礼请为开堂和尚,成就了不少佛子,其德望为四众弟子所钦仰。
    自老和尚住锡百塔寺以来,兴复古寺,查点资料,整理三阶教相关文献,接待国内外来访者,为三阶教的研究保存了最为原始和有力的历史证据。现存的百塔寺虽仅占地一亩有余,但在中国佛教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和尚待人接物慈悲谦和,生活简朴惜福,从不奢华浪费,对于教相威仪特别讲究,后学来参访,从不保留,总是耳提面命,谆谆教导。晚年患有肺部疾病,不能登坛唱诵,对于前来请教者总是亲自手打节拍,口口相授。老和尚记忆力超群,对于佛门掌故,长安佛教历史人物,总能详细陈述,尤其对于事件发生的年代人名均表述的丝毫不差,被信众誉为“活字典”。老和尚一生讲究律仪,并且身为表率,拥护国家宗教政策,爱国爱教,凡有大小事件均及时呈报佛协与宗教管理部门,对于各级佛协以及政府的安排均积极响应。时常教戒信众既要遵守佛法因果,更要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信徒。

     百塔寺简介:
  
百塔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天子峪口村。天子峪,亦称楩梓峪,百塔寺位于天子峪口的一片高地上,古代称为鸱鸣埠。北周武帝灭法时,即有僧人在此聚集躲避。三阶教之开祖信行示寂后,依“林葬法”葬于此地,所以被目为佛教三阶宗之祖庭。
   信行(540—594),隋代三阶教的倡导者,俗姓王,魏郡人。十七岁时,出家于相州(今河南安阳,河北临漳县当之)法藏寺,受戒后,博涉经论,重视行持。开皇三年(583)舍具足戒,亲服劳役,并倡导十六种无尽藏行。开皇九年,信行带着弟子僧邕等自相州来至京师,先后在化度、光明、慈门、慧日、弘善五寺建立三阶道场,受到了很多僧俗的皈敬。开皇十四年(594)正月四日圆寂于京师真寂寺,年五十四。弟子净名、僧邕等三百多人,依林葬法,收其舍利起塔于鸱鸣阜,弟子裴玄证为撰舍利塔铭。
   信行依末法观创立三阶教义,依时、处、人(机)三项,把整个佛法分为三阶,阐明机教相应与根行相契。他建立礼佛、转经、众僧、众生、离恶、头陀、饮食、食器、衣服、房舍、床坐、灯烛、钟呗、香、柴炭、洗浴十六种无尽藏行。他又效《法华经》常不轻菩萨的榜样,路上遇人,不问男女,悉行作礼,谓之“普敬”。三阶教主张“普法”,依普法的教义,信行主张所谓“普行”,即普施组织的“无尽藏行”和普礼仪式的“七阶礼忏”等,三阶教的“七阶礼忏”仪式,成为后世中国僧侣晚课及“打普佛”等的母本。信行教导门徒,悉行头陀乞食,日止一餐。他创建了无尽藏院,以长安为中心的化度寺无尽藏施舍范围,东至河北、河南,西至甘肃、四川。
    信行的著作,最初见于隋代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十二,称为《对根起行法集录》三十二卷、《三阶位别集录》三卷,早已散佚。现在可以见到信行的著作有《三阶佛法》四卷、《对根起行法》一卷、《大乘无尽藏法》、《七阶佛名经》等残卷。 信行之后,他的弟子本济、慧了、僧海、道安、裴玄证以及尚直、管真、管均等,也都依林葬法,陪葬于终南山信行塔侧。后来陪葬者,有林葬的,也有火葬的。此处三教教徒墓塔渐多,到了唐代中期大历年间(766~779),已成规模,遂有百塔寺之称。宋代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寺名为兴教院。宋代张礼著《游城南记》时,百塔寺塔还“累累相比”,至明代赵崡著《游城南》时,“百塔”,只留三五座而已,甚为荒废。民国时期,百塔寺仅存一小僧房。 
   现在百塔寺占地仅一亩有余,大殿三间,寮房八间,寺中现存古银杏一株,高20余米,树围10余米,雌雄同株,树龄千年,为“中国第二银杏”,远近驰名,成为当地一景,也成为百塔寺沧桑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