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些根源性的因缘,我们应该积极发掘、探讨和倡导多元和合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人与自然、身与心、人与人、国与国、宗教与宗教、文化与文化等多元和合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如《教科文组织信使》的文章《建立世界哲学》中说:“旨在通过培育道德、重建人文精神的哲学应当指引我们走上世界和平的道路。……必须首先着手拆除隔绝东西方哲学传统的藩篱,加强这两种异质文化间的沟通和理解,从而确立世界哲学。……世界哲学的作用首先将是寻求统一和协调,使人类消除对抗和文化冲突,在文化多样性中寻求普遍性,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哲学、宗教或文化排它性。”联合国《国际文化合作原则宣言》希望:“各国应尽力一起──可能时同时──发展文化的各部门,以期在技术进步和人类智慧上和道德上的进步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平衡。”联合国秘书长2008年的报告《为了和平而促进宗教间和文化间的对话、了解与合作》中特别对青年教育寄予希望:“教育青年了解宗教和宗教间对话已列为优先事项,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尊重对方的价值,对于确保在当代多元社会和谐共处,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地球上的人与自然、社会里的人与人、国家内的民族与民族、世界中的国家与国家、人类的文化与文化等等,迫切需要多元和合,也必须多元和合。例如在中国,实行一国两制而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平稳回归,以及中国五大宗教、佛教三大语系和平共处等,都是多元和合的成功范例。
在多元和合思想的视野和目标中,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都能超越表面、局部、短暂的对立,而在根本上、总体上,长久地达成互助、平等、共生等关系。多元和合的思想能支持、承载、调和一切文化、一切宗教、一切国家、一切个人,特别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也能够包容一切哲学,包括二元对立哲学,承认其部分效用和一定价值。
基于多元和合的哲学思想和生命智慧,还应倡导知足、慈悲和谦虚等美德。
倡导知足为乐,满足适度的或基本的物质需求即可,分出时间和心力追求无碍于自他的精神富足,鄙弃和转化有害于他人、环境和自身的物欲上的过分贪婪,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滥采资源、经济欺诈和强取豪夺等不道德行为及其由此引发的众多问题。
在自身享受上的知足为乐不等于不思进取,而是改变进取的动机和进取的方向。在动机上,可基于慈善心去积极地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扶贫济困、造福人类,追求安身养心、精神富足、人际和乐等。目前,二元对立的思想观念还主导着世界人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弱肉强食和骄慢歧视的时候,一些欠发达国家可能还需要以大力开发自然和刺激消费等方式发展经济,以安稳人心、富国强兵、保证安全、争取地位,但从人类整体的前途命运和真正福祉来看,必须倡行知足为乐、精神与物质平衡发展的观念和行为。联合国秘书长2008年在《关于联合国工作的报告》中说:“不作为的后果谁也逃不了!”
除了知足,还应当倡行慈悲。认识慈悲的价值,体会慈悲的喜乐,消解内心的不体谅、不容忍和瞋怒、怨恨等热恼,从根本上避免和化解排他主义、恐怖主义、战争屠杀等问题和不道德行为。
倡导谦虚,即认识和体会谦虚的效用与安乐,放弃自满、骄慢、轻蔑等心态,从根本上避免和化解种族主义、霸权主义和宗教歧视等不道德行为。
慈悲和谦虚不是懦弱和退缩,而是包容和进取。由广大包容心和进取心而引发的慈悲和谦虚,是光明的、喜乐的。它能逐渐化解他人的瞋恨和骄慢,而决不会以瞋恨对瞋恨、以骄慢对骄慢而导致更多的仇恨和灾难。
树立多元和合的思想观念,并拥有知足、慈悲、谦虚等美德,就不会过分贪求物欲而劳损身心、破坏自然、伤害他人,也不必依赖恐怖主义或霸权主义的行为去获取尊严和尊重。由个人而推展到群体、国家、国际,人与自然乃至世界人类的多元和谐就易于达成。
此事应该由所有国家、所有组织、所有宗教、所有个人共同来做。和合需要众缘,众缘才能和合!就我们佛教来说,教义中有着丰富的多元和合的思想观念,特别讲述身心不二、自他不二、依正不二、空有不二的深广道理,并有知足、慈悲、谦虚等美德的系统教导。佛教还有着坚持和平的良好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掘佛教智慧中多元和合的基本教义和优良传统,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更深入、更充分地研究和践行它们,使之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宝贵思想资源。
我们还需要参与和推动与教外各界的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全社会、全世界分享,与所有宗教、所有文明互学,共同促进从个人小世界到全球大世界的众缘和合,使得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多元和合的和谐世界!
今天我们共同举行“平等、多元、开放”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就“和谐世界,众缘和合”的主题进行交流,并就佛教与科学、佛教的国际交流等多个分论题进行探论。在无锡开幕,到台北闭幕,两岸人士、世界精英共论佛教、共话和谐,这本身也正是体现和推动多元和合的良好活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