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佛教历史总论 >>

大理佛教的发展历史概况

分享到:
  大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早在公元八世纪前后,就与印度、西藏、四川有文化交流,因此,佛教传入较早。
  南诏中期,佛教已在洱海地区盛行,印度僧人到大理传播佛教也有记载,其中赞陀崛多即是一个深受南诏王丰佑器重的印度高僧,被丰佑尊为 “国师”。他凭借统治者的支持,金身布施,大建庙宇,塑佛像,收信徒,因此逐渐兴盛。南沼王室崇佛,不惜耗费万金建佛塔、铸铜佛、造石窟。丰佑王之母出家为尼,"拥银五千两,铸佛一堂”,景庄王世隆对唐王朝使者不礼拜,唯西川节度使高骈派景仙和尚出使南诏,世隆却率臣拜迎,他还建“大寺八百,谓之兰若,小寺三千,谓之迹蓝”遍布云南全境。隆舜当政,以黄金八百两,铸文殊、普贤像,敬于崇圣寺。郑买嗣灭蒙氏,自立大长和国之后,铸佛万尊以为他杀南诏王室八百人的忏悔,并“集十六国之铜” 铸高一丈六尺的雨铜观音像。大理国时期佛教更加兴旺,年年建寺不已,统治者崇佛,从段思平到段兴智的二十二代王中,就有七个“避位为僧”,一 被废为僧。
  在南沼、大理国时期,佛教已成了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丰佑王曾“废道教,谕民虔敬三宝,恭诵三皈”,“劝民每家供奉佛像一堂, 涌念经典,手拈数珠,口念佛号”。元代郭松年《大理记行》中说:“此邦之人, 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尚浮图,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 数珠,一岁之间,斋戒过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乃已,沿山寺字极多, 不可碑记”。这是对当时佛教盛行的写照,因此,大理有“妙香古国”的别称。
  大理的佛教,传入较早的是大乘佛教的密宗。密宗,印度语叫“阿叱力”,意为“轨范”、“导师”,因此又称阿叱力教,其僧人称为“师僧”。密宗僧人有家室,世代相袭。他们不乏通经文、有文学、艺术造诣的高手,创造许多优美的神话,为南诏、大理国统治者崇敬,拜为“国师”,其活动渗透到政治、军事、社会各方面,密宗僧人阿叱力因而获得显赫的地位。他们中也有不少“功行艰苦,深入民间,长于拓殖”的人,他们帮助人民找水源,治水患,开荒地等等,受到信徒的崇拜。但阿叱力主要传播的是“三密” (诵咒、结印、心想)和念符咒、施法求、驱鬼、禳灾,祈佛等迷信活动,使 人们幻想来生能到达“彼岸世界”。
  南诏、大理国时期,在阿叱力教盛行之时,佛教的另一派显宗也相继传入,但其势甚微,直到忽必烈入大理,中国统一之后,密宗才失去了统治者的支持,政治地位被削弱,逐渐从宗教的主要地位退下来。这时,大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大增,元初云南雄辩法师到内地云游,又把禅宗派佛教带回云南广为传播。明代初曾下令禁止密宗传播,使密宗受到排斥,但 由于密宗为“土俗奉之”,禁而不止,被视为“土教”,并转入民间。有一些阿叱力僧人变成了专以驱鬼消灾为职业的密教世家,如北场天村的董氏家族,就是传袭了四十三代,直到解放前还从事密宗活动的世家之一。1956年在该村密教的主要寺庙“法藏寺’冲还发现了董氏从唐、宋、元、明时期收集珍藏的密教佛经抄本、刻本三千余卷,被称为我国古代佛经文物瑰宝,现大部分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