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周永年在提倡(儒藏说)时极力推崇佛教僧侣藏经、护经的精神。建议做‘懦藏之举”,或放之山林,以防水火,或派人管理,以保永久。说明寺院藏书方法,是有效可资借鉴的。唐代白居易分藏自己文集于圣善寺、东林寺、南禅院,北宋李公择藏书佛寺,南宋洪咨夔藏书于西天目宝福院闻复阁,明刘怀远、谢兆申藏书于寺,清代阮元和灵隐、焦山两大书藏的创立者,正式建立文人专门藏书,制定具体的条例,希望“山寿书也寿”。
此外,寺院藏书还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既可藏书又可随僧斋餐,寺院常常是一些贫寒好学之士的读书之所。如刘勰早孤,依僧佑居十余年,遂博通经论。这无形扩大了书藏的社会职能。历史上也有许多文人在山中寺院静心读书,藏书的利用价值得到提高。而且很多高僧文学或书画或其他学科都有所造诣,与这些得道僧人谈经论道,切磋学问,是古代雅士的一大逸事。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藏书,是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积累而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文化特征。它是古代藏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存中国文化古籍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