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佛教历史总论 >>

略谈佛教石窟与佛教传播——李桂红

分享到:
  古代印度的佛教寺院建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精舍式,一种是支提式。精舍式的寺院建筑,设有佛殿、佛塔、僧舍、园林等;支提式是指依山开凿的石窟,现存最早的古印度佛教石窟是巴拉巴尔石窟群。这两种形式的佛教建筑,都随着佛教的汉传,传入了我国汉地,精舍式建筑逐渐演变为我国的塔庙,支提式则演变为石窟寺。石质比较坚固,不易损坏,岩窟冬温夏凉,且比用砖瓦建筑寺庙节省费用,开凿于人迹罕至、环境幽雅的僻静山林,非常有利于修行者坐禅诵经、静心修行和闭关。开凿石窟寺,在其中恭敬塑画佛菩萨圣像和佛教壁画、修建佛塔、开凿佛堂、静修室,供人恭敬礼拜、瞻仰、举办一些佛事活动和静修,广结佛缘,以此弘扬和传播佛教,是有很大功德的、自利利人的善举。另外,因为其坚固,耐风化,故开凿石窟也有希冀佛法能传世永久、护国护教之意。因此,历史上有很多佛教信众都很乐意于开凿佛教石窟。
  中国汉传佛教石窟大约始凿于公元3世纪,盛行于5—8世纪,16世纪以后开凿的数量就较少了。现存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古代的西域)、甘肃西部(古代河西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新疆是中国接受佛教较早的地区,最早的石窟拜城克孜尔石窟就在此地。新疆现存石窟寺遗址十分丰富,已调查出的共约十四处,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南自喀什向东的塔里木盆地北沿一线,大多数位于古代东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有拜城的克孜尔千佛洞,库车的库木土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火焰山胜金口石窟等等。位于甘肃西部的敦煌,是古中国对外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开放和交流的重要门户,敦煌莫高窟曾为河西走廊地区的佛教中心,由于该地的地质、地貌条件特别适宜于开凿洞窟,从大约公元4世纪至公元14世纪,经过十几个朝代的善男信女和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使之不仅成为一处佛教圣地,也成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甘肃省著名的佛教石窟还有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庆阳北石窟、安西榆林石窟、酒泉文殊山石窟、肃南金塔寺石窟等等。黄河流域是中国汉传佛教石窟数量最多的地区,有名的如宁夏须弥山石窟、陕西彬县大佛寺石窟、黄陵万佛寺石窟、延安万佛洞石窟、志丹城台石窟等。黄河中下游地区从北魏起,所开凿的石窟时代特征及汉化特征日益明显,著名的如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浚县千佛洞石窟,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隆尧宣雾山石窟,山东济南千佛山石窟、益都云门山石窟等等。长江流域地区,有浙江杭州西湖区的石窟、江苏南京栖霞寺千佛岩石窟等等,其中以四川省石窟寺遗址最为丰富,如大足北山石窟、宝顶山石窟、广元皇泽寺石窟和千佛崖石窟、巴中石窟、安岳石窟、夹江县千佛崖等。南方地区重要石窟有云南大理剑川石窟,广西桂林北山石窟等等。佛窟中有专用于供奉佛菩萨圣像的佛殿窟,佛殿窟中竖立佛塔的称塔庙窟,供奉佛菩萨大型圣像的又称大像窟,还有供修行人居住、禅修、聚会、举办佛事活动的窟室等。据学术界考证,佛教传入中国汉地的路线与佛教石窟的开凿与分布,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随着佛教在汉地日益广泛深入的传播与发展,佛教石窟寺日益具有浓厚的汉民族文化特色,更加符合汉地民众的审美情趣与社会道德伦理风尚,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为弘传佛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汉传佛教石窟的内容十分丰富,其辉煌的艺术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如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既是佛教东传的特定产物,又是中原汉文化在西部集中展示的前沿窗口,它体现了东西两种文化的交融,以独特的身份完成了联接东西两端佛教石窟艺术体系的重大使命。莫高窟现存石窟400多个,其中壁画有45000多平方米,画面如按两米高排列,可构成长达20多公里长的画廊;彩塑有2400多尊,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有数千块,唐宋木构建筑有五座,莫高窟真可谓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等组成的博大精深、绚丽夺目的综合性佛教艺术殿堂。云岗石窟,有塑像51000余尊,造像以气势雄伟著称,其风格精细优美,丰富多彩,被誉为综合外来艺术与传统风格的雕塑展览馆。龙门石窟,有大小造像约10万尊,佛塔约40座,雕刻精细,工稳凝重,具有中原腹地浓郁的汉文化气氛和雍容华贵、庄严持重的皇家风范,典型的如妙相庄严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等。有“东方雕塑馆”之誉的麦积山石窟,“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其艺术风格很是符合华夏民族的审美习惯,颇富生活气息……不少石窟内佛塔的修建、窟顶的形状与装饰、前堂和窟檐及廊道等的雕刻与形式,融入了很多中国汉地建筑的特色,古代建筑师们将我国汉地木构建筑与石窟建筑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石窟内佛教壁画内容十分丰富多彩,有庄严清净的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变,生动感人的佛教经变、本生故事,释迦牟尼佛十相成道故事,佛教因缘故事、譬喻故事,慈祥庄严的佛菩萨圣像,宣扬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六道轮回可怖的佛教故事,还有一些史迹故事、供养人像等。其中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和鲜明的劝善人心、扶世济世的道德伦理教化色彩。画面十分绚丽纷繁,常绘有美丽的山水花木,富丽堂皇的楼阁亭台、水榭雕栏,空中祥云缭绕,优雅轻盈的飞天播洒着满天缤纷的香花……石窟中的装饰性绘画也十分光彩耀目,窟顶(藻井、天井、人字披)、龛座(龛楣、莲座)、中央龛柱、背光(项光、身光)、服饰和壁画边缘等,有许多变化丰富、繁华细致、色彩清新健康的花纹,如莲花、云纹、卷叶、飞天、山水人物、鸟兽等,自由舒卷的卷草花纹中,还常巧妙地夹杂着迦陵频伽、小千佛、凤鸟等非常美妙的图案。灿烂饱满、浪漫瑰丽的壁画和装饰图案,铺满地面的琳琅满目的莲花砖,把一个个石窟渲染成在庄严肃穆而又温暖宁静的佛菩萨的圣殿,对窟内一尊尊慈悲亲切、庄严清净、仪态万千的佛菩萨的雕塑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很容易使人产生对佛菩萨产生敬仰感和亲近感、依靠感,对广结佛缘、传播佛教、吸引众人仰慕和皈敬佛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汉传佛教石窟的修建,以弘扬传播佛教为其重要目的之一,其艺术因此而独具风采。各地历代的佛教石窟,虽然不同朝代、地方因其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等的差异,艺术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然而,千百年来,始终不变的,是修建这些石窟的善男信女们对佛法真挚深厚的礼敬信仰之情。供养人们怀着对佛法的衷心敬慕和虔诚信仰,怀着希冀弘传千秋万世的佛法事业的理想和对幸福美好人生的愿望,开凿修建了一座座石窟,雕塑了一尊尊精美的佛菩萨圣像。他们建造的,是自己所真诚倾慕和敬仰的佛的庄严世界,他们从自己诚笃的信仰描绘着慈悲的妙法。因此,作为佛教圣地和佛菩萨圣殿的石窟,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便是其庄严肃穆、清净神圣、慈悲祥和的品格,这种庄严圣洁的意味,洋溢在整个石窟的建筑和装饰中。当人们置身于佛教石窟特定的艺术氛围中,难免不为那佛国圣众慈悲安详、仪态万千的雍容神韵所倾倒,难免不为那飘逸飞动的线条韵律和绚丽纷繁的色彩所感染,很容易升起一种仰慕崇拜清净佛门的心理,佛法的慈悲和智慧,也给信众们在人世沧桑中受创伤的心灵以温馨的抚慰。中国汉传佛教石窟以其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内涵、流光溢彩的独特艺术魅力和韵味醇厚的审美理想,丰富了宏大浩瀚的中国文化史册,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很大贡献。千百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去理解它,发现它,乃至拜倒在它的脚下。时至今日,朝拜者和观光旅游者们仍络绎于条条通往敦煌莫高窟等佛教石窟圣地的大路上。
  佛教石窟艺术汲取了汉文化丰富的精华,在中国的大地上扎下了深厚的根基。千万座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石窟,辉耀着佛教文化的瑰丽光芒,其丰富的内涵、高度的艺术成就、悠久的历史、宏大的气势、优雅的造型、独特的审美,举世瞩目。画家、雕塑家、舞蹈家、宗教家、建筑师、工艺家、考古学者、民俗学者、古文字学者、历史学者、地理学者等都可以在佛教石窟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数万件珍贵文物,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兴趣,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中国汉传佛教石窟,对佛法的保存与传播,有着巨大的贡献,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