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生活 >> 生活感悟 >>

梦子感悟散文连载:普陀问佛

分享到:

  
     
    虔心向佛的人都会去普陀的,好几年前去便坐立不安,身在这里,心已经早就飞到那海天一线的山上了。
  
    我只是个敬佛之人,有禅心,但缘分未到,所以还没有皈依,也深刻能够理解一个心里有信仰的人那份渴望、牵挂以及虔诚。若说很多人去拜佛是为了给灵物开光,那么我希望这次重游能给我开笔,开光,是僧人对佛像的一种良性愿望的加持。开渔,是渔民开捕前对天地的祭拜。开笔,是对文字的敬畏,要捧出一颗真心来,对天地万物的描写不断提炼,化成一片心香,写出更多纯净的文字。
  
    普陀山,最深的印象就是香客,一群群,一队队,肩挎着金黄色的布质或者绸质香包,手提摆满各种贡品的蓝子,出入各个寺庙佛堂。不知道是为了一种生活体验?还是为了寻求人生的彻悟?随着他们静静地踏入了寺院。一跨入寺院雄伟的大门,就觉得有一股力量把我们攫住了。些许的恐慌、激动还有期待。双手合十,我俯下身去,老和尚敲了一下木鱼,愿所有的不快都随风而去吧,只求家人的平安和顺。
  
    进山时,“遍尘刹无量众生皆具足成佛妙性,全世界广大人们到此来同种善根”这幅对联吸引了我,普济寺的正门只对天子开,我等凡人都从侧门而过,侧门上一副楹联很有意味:禅门始终开,净地何须扫。写下了菩萨的旷义和豁达。而代表平安、财富和仕途的三座桥上攒动的人群又令我讪笑世人的执著。很多人来朝拜是有目的的,求财、求官、求子,而菩萨观是教,世音是机,她是慈悲的,救苦救难的,而非贪恋人间享乐之人可以体会,我想也许菩萨会懂得每个人信徒的心意,给他平安知足、岁月静好。就像佛说“世人看的是面容,而我看的是心灵,在我认为,身能不贪钱财,口能不说恶言,意能不起邪念,这样才是真美!”当今之世,人间苦难重重,灾祸频生,更需要观音菩萨的慈悲救济,来拯救天下丑恶的灵魂。
  
    导游给我一路讲述这里的传说,边走边看,尤其是观音主殿普济寺的大圆通殿百人不觉宽,千人入内不觉挤的传说非常神奇,被称为“活大殿”。相传清朝有一位将军曾带领三千兵卒到普济寺,要试探“活大殿”的真伪。他用碗口粗的绳子将大殿的四根柱子拉紧,命令士兵鱼贯而入。刚进四千人殿内已经显得非常拥挤,正在此时,忽听殿内传出嘭嘭嘭嘭四声巨响,绳子被扯断,殿内竟露出了大片空地!将军吓得魂不附体,逃之夭夭。人们用这样的故事通俗化地解释观音菩萨包涵万物,对佛法运行自如、随机应化的特点。而导游也亲身经历过初一晨早千人涌入大殿朝拜的情景,竟然都得以立足,听得我不禁痴了半晌。
  
     返回的渡轮看海上氤氲缭绕,船上在播放观音传奇,观音化身衣衫褴褛的讨饭老妇,一心求功名的公子只想着要求见菩萨,却忽视了周围更苦难的老人,老妇说:“你只是求不得功名,而我却垂死老矣也许就没有明天,你只想着自己的苦,却不顾别人的苦啊。”公子听后返回家给老乞丐拿来昨日的玉米饼,老妇仍旧不领情,说“你明知我年老咬不动这硬饼子,却拿来给我,想必自己回家吃白馒头吧”公子羞愧不已磕磕巴巴的解释:“我是心疼我家娘子,今天听说我要见菩萨才把家里最后的面粉蒸了馒头。而她还不舍的吃。”老婆婆就此点化俗人:“能对自己的亲人好只是小善,能对和自己并不相干、没有亲缘的人好才是真正的大善啊。
  
    听完这句话,船已靠岸,久久绕梁于耳,也许这也是菩萨在度我,告诉我如何向善,保持洁净的灵魂,更好的做人,在行住坐卧之间,制止自己的妄念,不为小苦而悲,不为私利而动,发菩提慈悲心,心底一切平等,敬畏神灵,敬畏生灵,敬畏世间万物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