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文学 >> 佛教诗歌 >>

情天喇嘛仓央嘉措情诗六十六首

分享到: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是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还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也曾如你一般天真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神王,是情圣,是诗人。他在人世间逗留,虽然仅有短短25年,仿佛就为留下这些诗篇。
   在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汇集的66首中, 《玛吉阿米》被作为篇首:

     在那东方山顶,
     生起洁白的月亮,
     玛吉阿米的脸庞,
     渐渐浮现在我心上

   玛吉阿米直译为“未嫁少女”、“未嫁娘”;据说八廓街的黄房子正是诗中这位少女居家之地,或说是微服出行的仓央嘉措以少年宕桑汪波的名义与情人幽会之处。

   这幢黄颜色的小楼骄傲地存在并成为某种象征,仓央嘉措的诗歌在西藏一直被广为传颂。

   诗中有初识乍遇的羞怯,有两情相悦的欢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

   由于作者特定的身份,所有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所以神王比常人更多地体验到怨憎会、爱别离的人生苦难和求不得、恨不能的无奈。然而愈是如此,便愈加凸显示出人间情爱的珍贵美好。
如今仓央嘉措的身世遭际已经广为人知,他的情诗被译成20多种文字传遍了全世界,至今仍不乏新的译作出现。仅仅是近百年间的汉语翻译,我所见到的就不下七八个版本:有民歌体的,有五言、七言体的,有现代新诗的。这些诗作同样给当代画家、音乐家提供着不竭的灵感和创作资源。特别是经由当代优秀作曲家和歌手倾情打造的仓氏情歌格外的具有魅力,经由仓央嘉措鼓励和加持的人间情爱凭添了神性光彩。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也正是仓央嘉措所作。这十四个字,凝结了多少美好却又不得已的情感,只能深深压抑在心底。女子转投为白马,伴其西天取经,也不失为一种双全之法。只要能在一起,什么形式都是可以的吧。

  六世仓央嘉错,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公元1683年生于藏南门隅地区宇松地方的一户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民家庭。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为师,剃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喇嘛。

   在著名学者桑杰嘉错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二十五岁时,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牺牲品的仓央嘉错,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卫藏、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

   仓央嘉措虽然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以宗教领袖的显赫身份,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意缠绵的“情歌”。

             仓央嘉措情诗六十六首

     在那高高的东山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