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文学 >> 佛教游记 >>

印度佛教圣地游记之二

分享到:
十二因缘,即缘起论,是佛教的另一大特色。缘起论,即“此无故彼无,此灭则彼灭”,宇宙万物的存在都依赖于因缘(条件),事物随因缘和合而产生,又随因缘离散而消亡。人的生命的可分为十二个因果联系的环节,即无明、一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无明即愚昧无知,由无知而引起各种意志和行为(一行),由意志和行为而引起人的精神统一的识。由识引起构成身体的精神 (名)和肉体(色),有了精神和肉体,就有了眼、耳、口、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六入),因而就能与外界事物接触(触),由此引起苦和乐的感受(受)。由此引起渴爱和贪爱(爱),有了渴爱就产生对外界事物的追求(取);由此又引出生存的意志和生存的环境(有)。由于有了生存意志和生存环境,因而就有生,有生就有死(老死)。这十二个环节构成了生命的不断循环过程,人生的一系列现象就是这十二个环节的流转重复。

  无我论是原始佛教区别于其它宗教的一个显著特征。“诸法无我”是佛教的三法印之一。所谓“诸法无我”,是说一切事物中没有起主宰作用的灵魂,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由因缘和合而成,身体中没有永恒的“我”或灵魂存在。

  业报轮回,即业的报应和结果。“业”即造作,泛指身心的一切活动。业有三种:身业、口业和意业。人依自己造的业而得果报,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轮回”意为流传、轮转,是说众生像车轮一样在三界六道的生死世界循环不已。在业报轮回中,行善者随福业上升,作恶行随恶业而下堕,不停地在六道中轮回。只有修习佛法,才能停止轮回,达到解脱,从而取境“涅槃”。涅槃意为"灭度"、"寂灭"、"圆寂",是佛家弟子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归宿,从此脱离生死轮回,而达到解脱的境界。

  菩提迦耶最著名的便是摩诃菩提寺,呈塔状建筑结构,据说公元3世纪时由阿育王所创,塔高约50米,形如金字塔,底部正方形,每边15米,塔身逐渐向上收缩,顶部呈圆柱形,上立一铜制螺旋形圆顶。塔基周围竖有4个与大塔结构相似的小金字塔,在四角安放。基座外面是石栏杆,约2米高,共60根,系公元前5-公元2世纪的作品。塔内辟有佛龛,立佛陀金像,法相庄严。

  菩提伽耶是现今印度佛教圣地中保存较完整的遗迹之一。摩诃菩提寺曾于11世纪时修缮。20世纪初斯里兰卡僧人达磨波罗在印度复兴佛教,上诉法院要求收回佛教徒管理该寺的权利,法院裁决由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共同管理。现摩诃菩提寺内常住喇嘛数十人。古代中国许多前往印度礼佛的僧人都到此停留,记载了当时佛教的盛况,近代又在此地发现了汉文碑刻,弥为珍贵。现在每年前往圣地礼佛的各国佛教界人土和旅游者络绎不绝,已成为世界佛教徒向往的圣地和著名的宗教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