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文学 >> 文学综论 >>

西藏佛教后弘的发祥地(2)

分享到:


  喇勤贡巴饶赛住持丹斗长达35年之久,晚年来到马尔藏岩,建寺立塔,据传住在马尔藏岩崖上的一个洞里,并在这里圆寂,享寿84负。信徒为不使喇勤的遗体朽坏,安葬在一尊泥塑佛像中,供在岩洞里。白马寺建成后,塑出喇勤药泥像供奉。喇勤保存佛教火种,功德无量,名垂青史,在广大信徒心目中,他是一位大菩萨,他的出生地加吾村被视为佛教圣地,千百年来,无论何宗何派,都去朝拜,至今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祭祀活动。届时,僧俗云集,念经拜佛,村内香烟缭绕,气氛肃穆。喇勤在安多弘法时期,西藏佛教噶丹派尚未形成。喇勤继承并伟出者,当为吐蕃时期,莲花生大师和寂护论师系统的旧派佛教,他在丹斗建寺造塔,收徒讲经,丹斗寺以及喇勤晚年活动的白马寺即在此时形成,都是青海最早的佛教寺院,明代格鲁派兴起后,均改宗格鲁派。

  现存丹斗寺位于化五笔型县治巴燕镇东南31.5公里,在今金源乡南18公里处,寺处黄河北岸10多公里的小积石山中,寺周悬崖峭立,石壁高耸,佛殿或建于峭壁之中,或建于悬崖之下,或依开然岩洞而成,虽具一格。全寺建筑至今完好无损,由以下部分组成完整的建筑群:(1)阿尼鲁加殿,意为龙五殿,内供释迦牟尼佛、持金刚、无量寿等佛像,正殿背后,又一小殿高约2米,内供龙五,为当地地祗之象征,平时殿门关闭,仅在农历四月十一日,才启门让人朝拜;(2)热杂帕殿,热杂帕相传达室为古代叶波国王子,崇信佛教,喜好施舍,曾将所有财物乃至人微言轻国宝的白象都施舍给穷人,因此苦恼国王,被发配到今丹斗寺所在的檀特山住居12年,后来人们在太子住过的地方建成此殿,以示纪念,殿堂为两层楼式建筑;(3)阿吉达修行殿,为纪念该寺阿吉修士所建,在转经路上,为钟鼓楼式样,内供三世佛、妙音天女、职权吉达修士、米拉日巴上师等像;(4)三世达赖修行殿,明万历年间,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曾来该寺朝拜,并一度闭关修持,后来在达赖修行处建成此殿,内供释迦牟尼、持金刚、无量寿、弥勒、四臂观音、绿白度母以及三世达赖像,殿内仍存当年达赖像,殿内仍存当年达赖闭关的岩洞;(5)“三贤哲”及喇勤殿,建在山崖上,极为险峻,内供有藏饶赛等3人和喇勤的塑像;(6)才旦夏茸行宫,丹斗寺在历史上由今民和县的才旦寺管辖,才旦寺寺主为才旦堪布和才旦夏茸,清末以来,由才旦夏茸直接管辖丹斗寺,才暗无天日夏茸行营是寺主来寺后的驻锡地,在热扎帕殿左侧,为一四合院,内有才旦夏茸灵塔;(7)阿柔格西,法名坚赞鄂色(公元1726——1803年),青海阿柔部落人,清代格鲁派高僧,于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创建著名的拉加寺,晚年遁世专修,丹斗为其修行地这一;(8)大经堂是全寺僧众集体育经的地方,建筑规模最大。另有弥勒殿、释迦殿、叶东佛塔、大厨房、僧舍等建筑,全寺共约200余间。丹斗寺历史悠久,但因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住寺僧数不多,清代康敷锭篡《青海记》称,当时仅18僧,清同治四年(公元)成书的《安多政教史》则云有百余僧,现有寺僧69人。因丹斗寺是西藏佛教后弘的发祥地,一直是名派信徒向往的佛教圣地,朝圣者每年络绎不约,历史上许多西藏重要袋子 物都慕名来丹斗寺。明清以来,西藏名派到内地朝贡,透经青海时,多来此朝圣,有的长期住修。寺院东侧,险峰林立,循崎岖山径,东行1公里许,有著名的央斗静房,于明万历年间,由第三世达赖喇嘛开辟,历史上一直是藏僧的闭关静修地。

  白马寺位于今互助县红崖子沟口的纪尔藏岩下,南临湟水,现存佛堂一座,依山崖而建,内塑喇勤贡巴饶赛马药泥像,另有僧舍数间。山崖下,有金刚雕像一座,背依险峰,面视湟水,左手前伸,作托钵态,右手前伸,作推举状。寺前平地,建有梵塔,周围榆柳成荫,与石雕金刚相映成趣。白马寺历来规模不大,仅有僧数人,但因历史悠久,素负盛名,为附近藏、土、汉族群众所信仰,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五月端午节等时,多有信徒到寺进香朝拜。 (信息来源:佛教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