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用中和时中——儒家实践的辩证原则(7.5)
(《北京大学校刊》 1991.10.20 第三版)
(《唯物辩证法问题的再探讨》 1993.3 人民出版社)
37 胡适的朱熹研究(9千字)
(《朱子学刊》 1991年第二期)
38 佛教与现代人的精神修养(6.5千字)
(《一九九○佛光山国际佛教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2.2)
39 中国传统哲学中主体修养学说的认识论意义(15千字)
(《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书局成立八十周年纪念论文集》 1992.4 中华书局)
40 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4千字)
(《民主与科学》 1992年第二期)
41 胡适的中古思想史研究评述(12千字)
(《中国哲学》第十五辑 1992.5 岳麓书社)
(《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 1993.5 三联书店)
42 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4千字)
(《佛教文化》 1992年第一、二期)
(台湾《中华禅学》第十八期 1992.6)
43 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融和精神及其特点(15千字)
(台湾《1991年佛学研究论文集》1992.9台湾佛光出版社)
44 康有为与儒学的现代转化(8千字)
(《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2.5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45 东亚现代化与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6千字)
(《东方文化与现代化》 1992.10 时事出版社)
46 东方智慧的魅力(13千字)
(《学者论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智能》 1992.11
北京大学出版社)
47 理学大师马一浮(8千字)
(《中国当代理学大师马一浮》1992.12 上海人民出版社)
48 袁宏与东晋玄学(25千字)
(《国学研究》第一卷 1993.3 北京大学出版社)
49 一种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玄学的名教自然论
(6千字)
(《北京社会科学》 1993年第二期)
50 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4千字)
(《学术论丛》1993年第四期山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51 儒家修养论今说(13千字)
(《国故新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诠释——汤用彤先生诞辰百周年纪念论文集》 1993.8 北京大学出版社)
52 读帛书〈系辞〉杂记(7千字)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期 1993.8 上海古籍出版社)
53 圆瑛大师的佛学思想(8.5千字)
(《圆瑛大师圆寂四十周年纪念文集》1993.9吴轩出版社)
54 神会的顿悟说(10千字)
▲(韩国《白莲佛教论集》第三辑 1993.12 韩国白莲佛教文化财团)
(《禅学研究》第二辑)
55 中国儒学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14千字)
(台湾《哲学与文化》第21卷 2期 1994.2 台湾辅仁大学)
56 荀子礼乐论发微(8千字)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4年第三期 中华书局)
(《东亚文化的探索——传统文化的发展》1996.11 台湾正中书局,内容有增补)
57 儒家思想与官僚文化(15千字)
(《国学研究》第二卷 1994.7 北京大学出版社)
58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15千字)
(《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第三期四川中华论坛杂志社)
59 东方文化与现代生活(7千字)
(《东方文化研究》 1994.8 北京大学出版社)
60 胡适读禅籍题记、眉批选(30千字)
(《胡适研究》第一辑 1995. 北京大学出版社)
61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20千字)
(《国学研究》第三卷 1995.12 北京大学出版社)
62 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建构的思考(13千字)
(《21世纪中国与日本》 1996.10 北京大学出版社)
63 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与展望(16千字)
(《东方文化大观》[代序] 1996.12 安徽人民出版社)
64 东方理学宗主 淑世儒林楷模——郑梦周与韩国性理学
附:圃隐诗拾遗(50千字)
(《风流与和魂——东方哲学与文化丛书之二》 1997.7
沈阳出版社)
65 深刻的见地,平实的评论(2千字)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7年第 期 中华书局)
66 中国国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千字)
▲(《21世纪韩国国学的方向与课题》1997.7 韩国安东大学出版)
67 栗谷经学思想研究(11千字)
(《亚文》第二辑 1997年12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8 杨仁山先生小传、欧阳竟无先生小传、吕秋逸先生小传
太虚大师小传(8千字)
(《近代学术史丛书》《杨仁山卷》《太虚卷》河北人民出版社)
69 欧阳建《言尽意论》正读(6千字)
(《人民政协报》 1998年2月16日 第3版)
7 0 儒学在现代韩国(12千字)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8年第一期 中华书局)
7 1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15千字)
(《燕京学报》新四期 1998.5 北京大学出版社)
7 2《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6千字)
(《世界宗教研究》 1998年第二期 1998年6月)
7 3 中国的佛教与儒教(20千)
(《中国哲学的诠释与发展——张岱年先生九十寿庆纪念论文集》 1999年5月 北京大学出版社)
7 4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3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