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造像 >> 画像 >>

遗世壁画再现“真容”(2)

分享到:


  美术史上的奇葩

  山西境内存有东汉、北齐、唐五代、宋辽金至元明清近两千年时间里创作的2.7万余平方米古代壁画。最有名的有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壁画,平顺县大云院弥陀殿、高平市开化寺大雄宝殿、朔州市崇福寺弥陀殿、繁峙县岩山寺文殊殿等地的五代及宋、辽、金壁画,芮城县永乐宫的元代壁画,汾阳县圣母庙、新绛县稷益庙、太原市晋祠关帝庙的明清壁画等。

  这些壁画有些反映儒、释、道宗教题材,有些反映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和世俗生活,内容涉及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礼仪祭祀,以及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

  山西寺观壁画中有大量宗教题材作品:芮城县永乐宫壁画是元代道教宫观壁画经典之作;稷山县兴化寺的元代壁画是佛教壁画的典范;洪洞县广胜寺元代壁画绘制的是具有地方信仰特色的风俗神。这些壁画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民族融合的趋势,在艺术风格上彼此借鉴。

  中国古建筑专家柴泽俊认为,与敦煌壁画横向对照,山西壁画中社会生活内容丰富,例如明代稷益庙壁画(新绛县)对当时民间捕蝗、农耕、战事等生活场景反映比较全面。同时,山西壁画中的宗教人物形象更加贴近中原日常生活和审美观念,具有亲切感,大多保存完好。纵向看,山西壁画历史绵延两千年,序列完整,体现了人物形象、社会生活在各个朝代的演变。

  陈聿东教授指出,与古代西域壁画受印度影响、更多使用渲染法和凹凸法不同,山西壁画主要体现了中原特色:软毫笔的应用使人物情绪变化更具能动性,“沥粉堆金”技法运用丰富成熟。

  正是由于内容广博、序列完整,山西壁画在考古、民俗、建筑、宗教等方面具有考察价值。比如,绵延两千多年的山西寺观壁画的色彩,经历了由单调到丰富、由深沉到绚丽的过程,多种由外国进口的颜料在壁画上涂写了鲜明的一笔。

  此次壁画摹写艺术展将不同时期的壁画集于一堂,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流审美观的变迁。以女性面容在寺观壁画中的演变为例,唐代作品表现了浑厚、深沉的风格,人物端庄丰满;宋代画作中女性形象偏重俊秀,如高平市开化寺壁画中的供养菩萨像;元朝既继承了宋金的俊秀,又沿袭了一些唐朝的丰润,独创一格,如芮城县永乐宫的《玉女图》;在明代作品中的女性俊秀中透着潇洒,如汾阳县圣母庙中的侍女形象。

  价值有待深入挖掘

  敦煌的石窟壁画从上世纪开始,有无数艺术家反复研究与临摹。而山西寺观壁画的保存、复制、传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从这次展览的作品可以看到,《三界诸神图》的人物千人千面,相貌、神态、姿势毫不雷同,发、须、衣带线条流畅,纤毫毕现,一丝不苟。而《捕蝗图》中的官员面庞丰满、神采飞扬,与筋肉纠结、愁苦劲瘦的劳动者形成了绝妙的对比,寥寥几笔,市井百态跃然壁上。

  专家指出,山西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正是旅游业发展的根基所在。只有深入挖掘和展示山西古建筑、古代壁画、古代琉璃、古代塑像等传统艺术,把积淀数千年的文化内涵揭示出来,才能让世界感知山西的历史文化魅力。(新华社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