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壁:我国现存最大的琉璃九龙壁
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区东街路南,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是明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王府照壁,壁高8米,厚2.02米,全长45.5米,为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琉璃九龙壁。这座九龙壁虽然与故宫的九龙壁相比有些残破,但壁上山崖、海涛、水草图案充满整个画面,倒也不失繁复华丽,还透着些许霸气。细细看去,每条龙的形态都不一样。
根据史书记载,闯王李自成攻陷大同后,一把火烧了代王府,火烬中剩下的,就只有这块九龙照壁。
关于九龙壁的来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鼎应天府后,把他的许多儿子分地为王,拱卫中央。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叫朱桂,从小被立为太子,但秉性愚顽,从小不读诗文。朱元璋见他无才无德,就废其太子之位,封为代王,镇守大同。代王到了大同,横行街里,经常无故杀人,活像一个地痞。代王的妻子是大将徐达之女,面丑喜妒,两口子把大同城搅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朱元璋废了代王太子之位后,又立四子继承王位。代王知道后大闹金殿,嚷着也要当皇帝。朱元璋没法子,只好在大同城内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让代王过过“皇帝瘾”。至今大同古城内“皇帝街”、“正殿街”、“东华门”、“大有仓”等街道名称,都是旧皇宫的遗址。一天,代王爷到燕地看四哥朱棣,酒足饭饱后在王府外闲逛,抬头一看王府门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龙壁,他撒泼耍赖把图样带回了大同。回去后,代王立即命怀仁吴家窑琉璃匠吴氏父子三人烧造龙壁。王妃徐氏知道后,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龙壁长二尺、高二尺、厚二寸”,所以,大同的九龙壁全国最大,故宫里的那座也比不了它。
●华严寺:
主殿朝东体现浓郁契丹风情
位于大同市内最繁华的商业街——大西街附近。它打破了坐北朝南的建筑习惯,两个主殿皆东向。山西有的寺观,如悬空寺、佛光寺等,由于地形所限有不少朝东的,但华严寺地处平原闹市,主殿朝东则完全是因袭了契丹人东向为尊、敬鬼拜日的风俗。契丹族特别崇拜太阳,把太阳当作神,作为民族的图腾。在他们的眼里,草原是太阳给的,鲜花是太阳给的,牛羊是太阳给的,一切都与太阳有关。所以每天早晨都要朝拜太阳,一些宗教礼拜活动也必须朝着太阳,连自己住的帐篷和房屋、宫殿都朝东修建,门窗也朝东开着。修建寺庙自然也不敢违背这一习俗,所以,上下华严寺的庙门朝东开了近千年。华严寺建立之初,是专属大辽皇家亲王朝拜祖先的宗庙,普通老百姓是不能入内膜拜的。随着契丹人的衰败,金人重修了庙堂,开始允许普通庶民参拜。
华严寺由契丹人建造,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具有浓郁的契丹风情,成为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华严寺是尊崇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分上下两寺,原本是一个院落,但又以各自主殿为中心,自成格局。上下华严寺都建于辽金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宫殿式建筑群。上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佛殿,庄严恢弘,佛像金光灿灿,壁画鲜艳如初,保存完好,令人叹为观止。仔细看看它的殿顶,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看惯了的北京明清式宫殿式样完全不同,很像是神话故事当中玉皇大帝的天宫。
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意为存放佛经的庙宇。殿内保存着藏经柜38间和辽代彩塑31尊,进得殿去,你会发现殿内的佛像彩塑甚是生动,左边有一尊菩萨像,与我们在别处看见的庄严有余的造像不同,她双掌合拢,露齿微笑,完全一副凡人的表情神态,富有人情味,是我国佛塑中的一朵奇葩。关于她,还有一个传说。当年,皇帝为修下华严寺,调集天下能工巧匠,其中有一位年轻的泥塑匠,他借住在只有父女二人的一户人家。年轻匠人领到塑造一尊女胁侍女的指令,因没有真人做模特,把他急坏了。那位父亲见小伙人不错,便将女儿许配给他,让他按照妻子的模样塑像。完工后,皇帝御览群像,对年轻匠人的这尊菩萨赞不绝口,没注意她露着牙齿,而这是佛门所不容的。因皇帝没有怪罪,这尊菩萨才保存至今。她被人们称为“东方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