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禅宗 >>

雪窦重显大师──云门宗中兴之祖

分享到:
    雪窦重显(公元九八○──一○五二年),宋代云门宗僧人。
  大师与佛门因缘甚深,七岁便依止仁铣法师出家;后投香林澄远弟子光祚禅师,因问:「不起一念,云何有过?」被棒喝三次开不了口,终于豁然大悟,遂任五年首座,朝夕参悟,尽得其真传,坚定日后中兴云门不移的信念。宋元徽四年(公元一○二○年),福建明州太守曾会敦请大师住持雪窦山资圣寺,海众云集,大倡云门宗风三十一年,有「云门中兴之祖」称号,朝廷并加封为明觉禅师。
   大师工翰墨文章,诗情超迈,灵秀特达,常题诗相赠知己;并以前代禅门公案、话头举示后学,闻法弟子将其所拈提故事及诗作整理为〈雪窦和尚拈古〉一百则、〈雪窦和尚颂古〉一百则、〈瀑全集〉一卷、〈祖英集〉二卷,流传后世。
  
   -------------------------------------------------------------------
  
   李安纲
   字贯一,号金刚心斋主人,
   一九五九年生。山西运城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现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攻读古典文学博士学位。着有《圆照法师与金刚心法》、《苦海与极乐》、《心路历程》、《东方人生智能珍品丛书》等十余部及数十篇论文。
  
   -------------------------------------------------------------------
  
   中兴云门狮子儿
   佛教与其它宗教一样,追求的是人类的最高智能,尤其是中国的佛教禅宗。
   智能不是聪明,聪明只是一种智识的能力。如果没有正确方向,没有智识的积累,越是聪明反而离开智能就越远,这就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赔了夫人又折兵;智能不是知识,知识只是一种认识的常识。如果没有灵秀之机,没有聪明的运用,知识越多反而离开智能越远,这就叫做知识越多越反动,坑了自己害别人。但是,智能又离不开聪明与知识,知识与聪明的圆融结合才是智能。聪明因为知识的运用而永不枯竭,知识因为聪明的滋润而生机盎然。
   智能是人类千万年思惟和实践的结果,是焚烧愚昧的火炬,是照破暗夜的灯塔,是指引航向的南针,是唤醒迷梦的晨鸡。有了智能,人类才能够与天地鼎足而立,为万物之灵长。没有智能,人则不成其为人,与畜生无异。所以,追求智能便是人类完善自我并且升华精神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崇高的行为。因为拥有了智能,才能够主宰自己;主宰了自己,才能活得幸福潇洒。也就是最有智能的人生了。
   人类文明千万年,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获得智能而现大无畏身,勇猛精进,以智能之火炬照亮了茫茫苦海,扬起了希望的风帆,驶向那理想的彼岸。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佛等,都是人类智能的象征。有了榜样,人类的前进便有了目标和希望,所以历代后起之秀,都是以前人为准则来激励自己的。他们都是因为拥有了智能,才得以成就而完善自己的人格。
   佛教的发展,到了中国的禅宗,才算在思想上真正超越了人类的物性,而成就了根本的佛智。尤其是五家七宗中的云门宗,以人类的文明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地完成了精神上的提练和升华。
   云门的兴盛,就在于他能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作为自己觉悟的基础,而不是扬弃所有的文明智能,而只讲究狭隘的觉悟。有大智能方能够有大觉悟,没有智能自然无法得到觉悟,而我们所谓的智能是包括着聪明与知识两个方面的。其它的人并没有像云门文偃那样,能够出道入儒,或者出儒入道,然后再融三归一而成大家,所以无法真正地领悟云门宗的宗旨和奥妙。他们所拥有的,只是从专一的佛教的或者禅宗的角度去修行,自然无法领略到云门大师所拥有的境界和成就。所以,云门之后,云门宗便呈现出衰微之势。然而,就在他的玄孙辈,出了一个与他的经历相彷佛的雪窦重显,自然能够进入他所领悟的境界,而且阐扬宗风,光大门庭,因此便有了云门中兴的局面。
   雪窦重显(公元九八○──一○五二年),名重显,字隐之,四川遂宁府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生,俗家姓李.母文氏。家世豪富,业儒传家,为人善良厚道。生时瞑目若寐,三日浴后豁然乃悟。随即摒去荤腥之食,而不乐游戏。重显幼承家学,得其精髓。七岁时,有一僧过其家门,便挽持僧人袈裟,喜不自胜。听闻经咒梵呗之声,便洒然泣下。父母问其缘故,他便恳请父母让自己出家。父母坚执不可,重显便数日不进饮食。他志存高妙,征得父母同意,髫龄即投依益州普安院仁铣法师出家。曾与福建泉州晋江人曾会同舍学习,而曾会则中揣拱二年(公元九八九年)进士。之后,重显初习经律,兼及世间学问,儒道佛之书,无不涉猎。
   宋真宗咸平二年、三年(公元九九九──一○○○年)回家办了父母丧事,便又回到普安院。咸平六年(公元一○○三年),受具足戒,以戒为本,专习定业,颇有收获。然后,历经法师讲席,执经问难,究理穷玄,机辩无敌,三川僧众都以为他是佛教大法器。
   一次,他听说元莹法师在大慈寺开讲《圆觉经疏》,便前往听法。他执卷辩难大义,越辩越深,法师不能屈服。至夜晚,重显进入元莹法师方丈室,请教「本心是佛,由念起而漂沉」一句,往返数次,法师深深歎服,便拱手称谢,且劝告他说:『贫僧说服不了你。依法师之才华与缘分,决不是久留教中的人!听说南方有位得了诸佛祖师清净法师的大师,他在那里等着你去求法好久了!』于是,重显整装南下,弃教归禅。他先向东出发到襄阳,依止于石门山聪禅师处三年,但机缘不契。聪禅师劝谕他说:『此事非是思量分别能够解悟的事,北塔光祚禅师乃是你的出身师父。不妨前往参拜!』于是,重显便朝复州的北塔走去。一路上,又来到郢州的大阳,做了一段时间的知客。曾与僧人谈论赵州和尚的宗旨,僧人说,当年法眼禅师邂逅觉铁嘴于金陵,而觉铁嘴是赵州大师的侍者,号称「明眼」。法眼便问他道:『赵州说「庭前柏树子」的前前后后,你还记得吗?』觉铁嘴却回答说:『没有这样的话,千万不要诽谤先师啊!』法眼便拍手赞歎道:『真是从狮子窟中出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