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论著精华 >> 各类讲话新论 >>

多媒体音乐剧《弘一法师》观后感

分享到:

     作为按实再现一代佛学宗师的戏剧想象中应该有满足观众观看此类戏剧崇高审美的剧情,因为弘一法师毕竟是中国近现代出现的、唯一的律宗十一代祖师。可惜,构筑戏剧崇高审美情节的戏剧性冲突,没有在该剧中显现。

  作为一代风流才子的李叔同,第一集中却没有描写出李叔同来沪后狎妓自娱的狂放,他的倜傥是描写了,但是作为持才傲物、放浪形骸的才子,李叔同有别于常人的诗人爱美人的今晚,我在上海大剧院观看了现代多媒体音乐剧《弘一法师》,编剧曹路生规规矩矩地以编年体,严格地按照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年谱编撰了剧情。那种狂放,却不见踪影。其实,作为一位青年得志、报国无门,以至于放浪形骸于声色场中的诗人,那时的李叔同即便狎妓,也应该是那种不爱江山爱美人式的狂放不羁。作为以后四大皆空,忽然遁入空门的戏剧性反差、剧情为营造必要的冲突,就不该太拘泥于真实事件,而应该在才子爱美人的那种放浪不羁中表现出当时的李叔同那种恣意的狂放!在此种背景下,再引出他遁入空门的事迹,戏剧才会有让人产生崇高审美感的戏剧效应,可惜,第一集只把李叔同的狎妓自娱当作梁山伯爱祝英台式的花前月下私相授情来交代了——无酒不狂,所谓狂浪,在十八世纪的十里洋场,才子爱名妓的那种空虚,应该有“吾愿为红颜酒死温柔乡!”的豪情。那才体现了李叔同狎妓自娱伤心为体、放浪为用的本质!

  第二集,描写了李叔同在日本留学,并爱上日本模特的故事。当剧情描写到李叔同在日本排演《茶花女》时,体现了当时一代中国有志青年留洋求知为了救国的豪情壮志,音乐剧有了第一个小高潮!有些韵味了。可惜,描写李叔同爱上叶子的爱情戏时依然太过平淡,在这里完全可以将对叶子的爱升华到一位艺术家爱艺术就是爱艺术佳人的戏剧性情节高度:“画里画美人,美人随画来,求艺就是求美人,画里、画外皆才情!”把对叶子的追求当作对西洋艺术的追求来看待,将升华李叔同得叶子佳人青睐的含义!可惜,在剧中我们只看到叶子与李叔同的一见钟情,以及叶子对李叔同的痴情,却没有看到李叔同将叶子视作艺术的一部分加以追求的情节。

  整部音乐剧的高潮出现在下半部(上下两部以李叔同出家为界)的第二集,以咏叹调构筑的夏丏尊与弘一法师的对唱“好的……好的……”歌,无论从音乐的冲击力,还是从法师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法相表现而言,都是作为描绘一代佛教祖师风范剧作,应有的戏剧张力。

  安栋,作为当代中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火炬入场、点火、以及终曲的著名作曲家,他在本剧中的音乐作曲,不但融汇了西方歌剧的代表性元素,而且恰如其分地融入了京剧、江南丝竹乐、佛曲的音乐元素。可以想象,摒弃所有的画面和戏剧情节,单单听安栋的《弘一法师》音乐剧的音乐,肯定给人的感悟和想象空间会更加寥廓和深邃,单听音乐,反而更能让人感受弘一大法师那不同凡响的戏剧人生。

  当然,宋怀强表演的弘一法师是极其传神的。可惜的依然还是音乐剧的剧情对一代风流大法师的戏剧审美力表现不足。就拿法师在断食寻精神境界升华的那一集的表演而言,为何不加入诵佛的背景音呢?那将是何等神圣的境界?

  同样,作为多媒体戏剧,悬浮成像的背景,无论是在法师断食时、在他面对日本侵略军时、还是在他预见自己将圆寂时,都可以加入佛学中的佛经,以及佛学那种高远、飘渺的意境来体现一代宗师的磅礴大气!可我原本期待看到的那种深邃、辽远、神秘、博大的多媒体背景没有出现。只见一叶扁舟载着刚入佛门的弘一离知己好友、叶子远去的三维画面,而且小舟是从背景画面左下角实景、整体渐进画面的,太写真,失去了空灵的意境。同时,这样的画面也无法表达法师当时那种绝尘而去的空灵、幽远的心境,仿佛这只是一位将远去他乡的学子,在远离亲人而去游学时的情景……

  不过,我有幸在普陀山看到了弘一大法师题写的“法雨寺”的匾额,那种了无人间烟火气的圆润笔触,无意间彰显出了一代宗师之所以成为宗师的奥秘——只有有才情人,只有事业、家庭生活、声名如日中天的一代艺术大师,在断食得开悟以后断然摒弃尘世一切浮华,而笑登空门的大才情家,才会有普度众生的那种不着一切虚痕的大愿大行!

  此剧的现实意义,我想就应该在提示当代人:一切浮华只不过是过眼烟云,人生当放下执着,多关注自己的心灵吧?——当全剧结束,玉佛寺81位法师,手持莲花灯,颂唱着大悲咒的梵曲登台时,我着实被感动了——古道外,心月更悠圆……我有了一种想张开双臂,飞向楼底下的舞台(我坐在大剧院的二楼观此剧),欲将自己羽化成四五片,同化在那一声声梵唱中的冲动——人类,永远会在神圣中品味出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