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论著精华 >> 近期论文新见 >>

《长安佛教历史进程概论》新见分享

分享到:
  西安市佛教协会会长、西安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在的《长安佛教历史进程概论》一文中对长安佛教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勾勒,文中新见迭出,值得推介。这里仅摘录其中一部分。
  一、什么是长安佛教
  文章中说:“关于长安佛教,目前这一概念已经非常流行,但到底什么是长安佛教,大家还没有深究,虽然很多人谈及这个问题,但总体上看还是见仁见智,互有差别。我们认为,所谓长安佛教,就是产生、流传于长安地区的佛教。这个定义还是有些笼统,那我们将其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概念:狭义的长安佛教是指长安作为中国佛教中心或中心之一时期产生或存在于长安地区的佛教,也就是从秦代酝酿、西汉末年佛教最早正式进入长安开始,到唐朝灭亡、长安失去国都地位之间,产生或流传于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佛教;广义的长安佛教则是指从古到今存在于长安以及后来称之为西安的行政辖区内以及以关中为核心的周边地区的佛教。有学者认为,由长安所辐射的区域内的佛教也属于广义的长安佛教,按照这种看法,东至洛阳,西起敦煌,北至五台山,南达汉水的广大区域内的佛教都可算作长安佛教。这种看法也有其道理。另外,在某个特定时空背景下,长安佛教也可能只是指今天西安市长安区的佛教。后两种长安佛教的概念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不属于本文所说的长安佛教。”
  二、关于长安佛教的历史分期
  文章将长安佛教划分为六个时期。文章说:“长安佛教源远流长,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中,她以其自身的跌宕起伏见证了中国佛教历史脉搏的跳动。可以这么说,长安佛教史就是大半部中国佛教史。理解长安佛教的历史是认识中国佛教发展史的基本前提。我们认为,从纵向来看,长安佛教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初传、勃发、鼎盛、沉寂、恢复、复兴六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属于狭义长安佛教时期,而后三个阶段则为广义长安佛教所包纳。”文章认为,从秦汉到西晋为长安佛教的初传时期;从十六国到北周为长安佛教的勃发时期;隋唐为长安佛教的鼎盛时期;从五代到清朝为长安佛教的沉寂时期;民国时期长安佛教迎来了短暂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属于长安佛教从低谷走向全面复兴的时期,其中以改革开放为界线,此前由于极左思想的影响,佛教逐渐被限制,直至文革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此后,由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寺院恢复,僧团组建,佛协成立,弘法渐盛,信众日增,法事兴隆,以大慈恩寺、法门寺为旗帜,长安佛教走向全面复兴。
  三、关于初传时期长安佛教的开端和演进
  文章认为:“初传时期的长安佛教经历了从隐蔽存在和零星传播到有限发展和中心形成的历史过程。所谓隐蔽存在就是佛教初来咋到时无人知晓以及后世文献记载的缺无,主要指汉代以前;所谓零星传播就是在个别地方开始了佛法的流传,以西汉末年的伊存授经为代表;所谓的有限发展主要指三国的曹魏时期,以朱士行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为代表;所谓中心形成就是西晋时期竺法护在长安组织译场,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
  四、关于勃发时期的长安佛教的历史定位
  文章说:“从十六国到北周为长安佛教的勃发时期。这个时期的长安佛教以前秦时代道安在此主持译经、修道、弘法为肇基,以后秦时代鸠摩罗什在此率领庞大僧团大规模译经和创立关河学说为高峰。尽管北魏和北周两次灭法均兴起于此,但总体上看,长安佛教在此阶段持续勃兴,般若学、成实学、毗昙学、涅槃学、华严学、地论学、摄论学、俱舍学等学派均产生或壮大于这里,长安不但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的中心,也为后世乃至今天的中国佛教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经典依据与思想源泉。”
  五、为什么说隋唐时代是长安佛教的鼎盛时期
  文章说:“无论学术界还是佛教界,大家都说隋唐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长安佛教最辉煌的时代也就在这个时期。那么,所谓鼎盛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认为,隋唐时代长安佛教的鼎盛主要体现在:1、以大慈恩寺、大兴善寺、大荐福寺等三大译场为支柱的众多译场的译经事业兴旺发达,长安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翻译国外经典数量最多、流传最盛的地方,从而成为人类文明交往的摇篮;2、经典译传的高度密集与义理辨析的空前高涨,迎来了三论、唯识、华严、净土以及律、密等中国化佛教宗派的纷纷涌现,长安成为当时中国最具理论创新精神的城市,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六大宗派的祖庭至今依然耸立于此;3、来自南亚、中亚、东亚、东南亚各国的弘法僧和求法僧以及中国各地的高僧云集这里,相互交流,彼此激发,使长安成为一个空前绝后的国际化佛教交流中心;4、佛牙舍利、佛顶舍利、佛指舍利等具有重大影响的佛教圣物聚集长安,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泗州大圣、密教仪轨等信仰形态由此彰显并走向全国,使长安成为当时中国最具神圣意义的佛教中心;5、佛教与道教、儒教在这里发生冲突,也是在这里互补,并在这里走向交汇圆融,三教和谐共处的关系在此形成;6、佛教文学尤其是佛教诗歌、佛教的绘画和雕塑、佛教的俗讲、佛教的音乐、佛教建筑在隋唐时代的长安达到极度繁荣的程度,佛教与文化艺术在长安的接轨精妙绝伦,无与伦比;7、上自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对佛教普遍热衷,佛教思想深入社会各个领域,佛教与中国社会生活的关系模式在这里得以定型;8、长安城里寺院林立,城郊各地塔刹相望,终南山里楼台点缀,皇室和大臣竞相献宅立寺或新建塔庙,商人和一般民众也争相供养,长安一带拥有了全国最多的皇家寺院,也聚集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寺院,同时长安的佛教寺院经济也迅速膨胀,成为富甲天下的经济实体,这既为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但同时也带来个别僧人生活腐化、影响国家财政等一些列负面后果;9、佛教与政治的关系经过多次磨合而走向彼此适应与包容,政教分离、融洽共处的政教关系在此最终确立。”
  另外,文章对唐代以后长安佛教的发展变化也给予详细的论述,弥补了这方面的学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