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论著精华 >> 近期著作新论 >>

《汉化佛教与佛寺》一书推荐

分享到:
                                

  想了解汉化寺庙吗?《汉化佛教与佛寺》讲述了:“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白化文,1930年生,北京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专科目录、敦煌学、佛教等。已发表的单行本著作30种,主要有《佛光的折射》(1988)、《<人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1992)、((敦煌文物目录导论》(1992)、《汉化佛教法器服饰略说》(1998)、《学习写对联》(1998)、《承泽副墨》(2002)等。    《汉化佛教与佛寺》大学小书之一,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当代文史专家描绘的到目前为止最好的寺庙导游图。  目录
一 佛光的折射
二 释尊的生涯
三 佛像与佛寺
四 山门与天王殿
五 大雄宝殿
六 菩萨
七 观世音菩萨
八 中国的罗汉
九 汉化的诸天
十 藏经与藏经阁
十一 塔与经幢
十二 受戒与戒坛
十三 僧人生活与佛事
……    序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文摘

   前殿,包括山门(山门殿)、钟楼、鼓楼、天王殿这一组设施。有的寺院限于条件,常将山门与天王殿合并,取消钟楼和鼓楼。大寺理应齐备:人山门东钟西鼓(即从坐北朝南的方向看,左钟右鼓),再进则为天王殿。
   佛寺大门称为“山门”。“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山门一般有三个,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这不合乎中国人爱对称的习惯,到后来就又添上一位。
   这种增加,与佛经中的说法不一致,于是有人提出质问,那么就得有人解释。唐代中国和尚为佛经作的注疏之一《金光明经文句》中解释说:据经文,金刚力士只是一位,现在寺院里却有两尊像,乃是适应外界情况变化,多一位也没什么。这是一种自我解嘲式的抹稀泥的解说。因为两位金刚已经站在那里,无法再取消,同时也没有更好的解释,也就姑从此说了。
   现今寺门左右的金刚力士像,都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手执金刚杵,两脚张开。其不同者,只是左像怒颜张口,右像忿颜闭唇。
   由于一位张口一位闭口是两位金刚的主要区别所在,就从而产生出对此情况加以解释的附会传说。据说,左像开口发“阿”声,右像闭唇发“畔”声。按佛家说法,这两个音原是梵语中开头与结尾的两个音,它们有神奇色彩,一开一合,是一切言语音声的根本(基础)。“阿是吐声权舆,一心舒遍,弥纶法界;畔是吸声条末,卷缩尘刹,摄藏一念”。“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说得神乎其神。可是俗人哪懂这些,他们追求别的解释法。《封神演义》中想使这二位金刚进一步汉化,就说他们是哼哈二将郑伦、陈奇死后封神而成。这就把梵语的“阿”、“畔”二音轻轻掉舌一转,转成汉人很懂的带感情色彩的“哈”、“哼”两个词,非常通俗化大众化了。当然,有些佛教徒认为,那不过是小说家的胡编乱造,顶多也就是戏言。但据说,在云南有的寺院山门内就塑有骑火眼金睛兽的哼哈二将。可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