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菩萨信仰 >> 文殊菩萨 >>

五台山文化之形神合一(2)

分享到:

第一义谛、不二法门、自在三昧,文殊智慧之形而上思想也,三者之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于遮诠中显诠,于沉默中达空,于寂寞中自由,探讨诸法  之实相以沉默,表征万有之假象以机智,第一义谛,真谛、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之义也,是以诸法之原初本质耳。僧肇曰:“(圣人乘千化而不便,履万惑而常通者,)以其即万物之自虚,不假虚而自虚也”,“立处皆真也”,是言万物自虚,非借人力而为也,其析法为性空,此之谓也。其为本体论,是入于哲学范畴,道却万有之本义。不二法门,认识第一义谛之门径也,“不二”即“无差别”,吉藏云:“有人言,不二法门则真谛理也;有人言,不二法门谓实相般若;有人言,不二法门则性净涅槃阿梨耶识;有人言,不二法门谓阿摩罗识自性清净心。”是论不二法门之自性。此之不二,同乎能所,即为认识主体,亦为认识对象,能所双亡,即刻入空。其为认识论,是入于哲学范畴,通达第一之空义。自在三昧,寂寞之妙趣也,远离烦恼昧之执缚,达到自由自在之境界,以无心用道之禅定,游刃于性空假有,其为方法论,是入于哲学范畴,融主体之于客体。

倘言诸上三论旷渺精微难以致思,却其心上功夫付诸行动可矣,既烦恼菩提、不即不离、淤泥莲花,此三者,文殊智慧之形而下实践也,以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为方便,其以烦恼解烦恼、以出世为入世、以污泥盛荷莲之论,融个人于社会,拔神圣于污浊,于众人乐,除众生苦,是菩萨精神之显现也。其论以三:菩提五逆无二,入世出世合一,卑泥滋茂神圣。人之生也,其一心耳,倘以正见始,则谐和萦绕。超名绝利,离言绝象,始为入道,入道即不二。名利理想不二,若知名利假相而入于实相则于理想永固、于世间不诤,不缚不解,不着不累,是为解文殊智慧。世间之人,或争为人王,或夺为法王,然得道者曰:法王人王不二,法王即是人王,人王即是法王,法王不绝世间觉,人王不离出世间,是二王皆系心于民、心存魏阙、突破自身、奉献社会,能了知此理者,是为了达文殊智慧。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诚哉斯言。

上诸六论,合上下于一,统体用于元,呼唤个体入于社会,无私无我,以菩萨之精神,慈悲济世。张载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已融入《精义》、汇于“元”流。于此文殊之智、五台之形、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之学,万世之平,《精义》之元皆为不二。五台之形即是文殊之智,文殊之智即是五台之形,五台之形不异文殊之智,文殊之智不异五台之形。了知《精义》哲学,则知文殊之智,五台之形、人、心、命、学、平、元亦复如是。若知其共相则于宇宙“第一义谛”、“一念三千”,于社会不即不离、勇猛精进,于人生污泥莲花、坦荡磊落。合此入于心,从而在呼吸之间、时时处处以平常心度己、以平常心量人、以平常心看物。深悟此理者,是为达五台山文化之根本也。

或有言曰:般若智慧其为根本也,何以不亦于五台文殊之枝叶?对曰:不二也,枝脉同根也,倘其为一法,析之以性空假有耳,则般若其为性空也,五台文殊其为假有矣。吾之寻根,是遵循《精义》之缘督取经也,《精义》有史记文殊、三世文殊、化现文殊之三位一体之位格文殊,然皆统汇于般若,五台山文化之枝末,亦统汇于般若智慧也,五台山文化之般若智慧之于文殊五台,犹为“实指”双向统一与“虚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