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菩萨信仰 >> 文殊菩萨 >>

学术之缘:肖黎民及其团体的文殊智慧研究

分享到:

他们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学术团队;他们有着大致相近的致思兴趣和学术使命;他们的学术视域正在向一个共同的主题聚焦——文殊智慧的佛学内涵及其现代转型。

众所周知,印度佛教传入中土以后,在文化融合的本土化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菩萨信仰为主体的中国佛教信仰结构。四大菩萨信仰构成中国佛教菩萨信仰最基本的外在表现形态,悲智双运则构成中国佛教菩萨信仰最核心的内蕴元素。其中,文殊主智,是大智的化身;普贤主行,是大行的模范;观音主悲,是大悲的象征;地藏主愿,是大愿的典型。

五台山是汉藏佛教徒共同确认的文殊菩萨道场,文殊智慧构成了五台山佛学的核心价值与最鲜明的人文标识。但长期以来,对于文殊智慧本身所蕴藏的内涵及其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多数人不胜了了,浅尝辄止,只闻智慧文殊之名,而昧于文殊智慧之实;游览佛教圣地五台山,也往往是慕名而去,匆匆而返;登山进庙,观像见僧;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仅睹五台山之“形”,而未得五台山之“神”。有鉴于此,近年来,肖黎民及其团队开始围绕着“文殊智慧的佛学内涵及其现代转型”这个核心论域进行“攻坚克难”。2005年8月,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肖黎民、秦亚红的佛学专著《文殊智慧哲学精义》,目前除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外,已行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并被“中国宗教网”、“凤凰网”、“中国佛教在线”、“佛学研究网”、《山西日报》、《山西新闻联播》等数十家媒体报道、介绍和评论。其突破及创新之处正如新加坡佛教中文月刊所言:“有别于传统关于文殊身世和信仰的著作,本书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文殊智慧。作者运用了先进文化理念和多种研究方法,对文殊智慧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体系化重构、创造性阐释和现代性转换,是文殊智慧现代转型研究方面的开山奠基之作”;或者如《山西日报》等评论所言:“该书填补了五台山佛教文化研究方面的空白,为现代文明的重构提供了独特的价值参照,为五台山文殊智慧文化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义理基础”。与此同时,肖黎民撰写的论文《五台山文化的现代意义》在《光明日报学术版》发表,获山西省社科联“百部(篇)工程”一等奖;《文殊智慧中的人文精神》、《文殊智慧的现代价值和永恒启示》等论文发表后,被《新华文摘》两次选摘;论文《文殊智慧的和谐原理》获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征文“精进”奖,并被收入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一书;另外,肖黎民还应邀参加了多次国际与国内的佛学论坛与研讨会。其论文《文殊智慧中的禅学意蕴》与《晋阳佛教的历史亮点与现代重构》、《文殊智慧的现代价值》分别在“菩提达摩与禅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佛教本土化与晋阳文化嬗变全国学术研讨会”与“佛教与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上宣读、交流;除此之外,还有20余篇相关论文陆续发表,其中若干篇目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索引、转载,有的被国立台湾大学数位图书馆暨博物馆收藏。同时,肖黎民还应邀到五台山佛教协会组织的“夏令营”以及清华大学总裁班团聚会、忻州市电视台培训班、忻州市电台“地方风情”栏目、忻州市戏曲研究所等处举办文殊智慧学术讲座,在《五台山》文化月刊杂志开办了每月一期的《黎民讲文殊智慧》专栏。在此带动和影响下,五台山的所在地忻州市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还将“开发和创新现代文殊智慧文化”列入当地文化建设的重点。

 团队成员中,秦亚红以《文殊本迹中的人文伦理内涵》作为选题,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并出版了专著《区域文化中的价值资源》,被导师和评委认为是在文殊悲智现代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冀培然对国外文殊研究进行长期的跟踪、收集、翻译和研究,编译、发表了相关论文,为文殊智慧现代转型研究提供了另外一个维度的学术参照和新的理论视域;景天星撰写并发表了《为往圣继绝学—文殊智慧的现代解读》等系列论文,对文殊智慧研究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深度阐释。另外,许多本科生经过“五台山书院”研究班和选修课的学习后,提交了数百篇研究论文,有的还考上了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始在更高的层次上致力于此项研究。团队的力量正在各个层面上深化着对文殊智慧的现代研究,逐渐成为山西省以及忻州师范学院五台山文化研究的一大特色,并且日益对当地的文化建设发挥着实质性、建设性的影响,同时也给学术研究如何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如何与当地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供了一个可资探讨的活性个案。

 目前,该团队正在原有基础上于更大范围内整合各种研究资源,并在“五台山书院”内开始实行中国传统书院规范的“学术讲会”制度,在对话、辩难、交流、互动、撞击、“判学”中,使一门崭新的学科——“文殊智慧现代学”逐渐构建和完形,从而为文殊智慧这门古老的东方绝学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五台山文殊启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传承和创新奠定一块坚实的义理基石,为五台山和忻州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学术贡献。正如肖黎民所言:学派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空间和学术生产的机制,它是在相近的学术论域内结成的学术伙伴关系,一个学派其实是一个学术对话小组。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学派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近现代西方的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法兰克福学派、耶鲁学派等都是原创性思想的集体生产者。一个学派的形成绝非主观的构想和人为的撮合,它应当是一种最自然的学术吸引和学术凝聚,它甚至还是一种天合的不期而遇的学术之缘。学派的学术使命既在于传承和创新文化,同时深层的动因也在于运用集体的学术智慧穷尽某个学说的可能性空间。作为汉藏佛教徒公认的文殊道场,文殊智慧是佛教圣地五台山最突出的佛教文化精华和最鲜明的人文标识,是五台山佛学中最具形而上意味和最富有文化特色的部位。解读文殊智慧是挖掘五台山佛教文化内涵的关键所在,是打开五台山佛教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是开展五台山文化研究的首要机枢。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文殊智慧也是东方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佛教文化中的奇葩和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笔值得甄别和珍惜的精神文化遗产,在今天建设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中,文殊智慧或可提供一种富有意味的哲学视角与另类的价值参照。如果剔除和扬弃其中的唯心主义杂质与不合理成分,文殊般若空慧和不二中道的智慧哲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有机整体观、辨证思维、超越精神以及对待诸矛盾大而容之、圆而通之的和谐圆融精神,在当今矛盾重重的多极化社会里仍然富有启发意义,对疗治由主客、人我“二元对立”所引发的各种“现代病”,可谓是一剂提神醒脑、济世利人的“红尘清凉散”。在文明的回归和重构中,浮躁的现代人或许会从中获取一种别样的灵感和有益的启示。如果我们能够从文殊的智慧精神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并从中衍生和转换为现代人所需要的和谐智慧、生态智慧、道德智慧、和平智慧和心理智慧的话,那么,最古老的东方智慧将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成为建设先进文化的取之不竭的价值资源。系统研究开发文殊智慧并对其实现创造性、现代性的传承转换,对于提高五台山的人文品位,挖掘五台山的深层内涵,重构五台山的文殊文化,增加五台山的旅游魅力,提升五台山的文化价值,提高人们的智慧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以及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迄今为止,海内外文殊智慧佛学内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在运用先进文化理念和跨学科研究方法完成其现代转换、揭示其现代价值方面,几乎是零起点。“文殊智慧现代学派”正是从文殊智慧哲学义理内涵研究的“薄弱点”和文殊智慧哲学现代意义研究的“空白点”上切入所作的一种集体努力,这同时也是“文殊智慧现代学派”与其它类型的文殊智慧研究的根本区别所在;其学术使命在于‘为往圣继绝学,以智慧创和谐’,探悉文殊智慧之源,衔接当代文化之脉,在现代转型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诚如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所说的那样,将佛教的“六和敬”,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中的合理成分创造性地转换为新“六和”: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当代人的还原重构和多维阐释中,返本开新,不断获得新的意义,从而使中国文化和当代人获得一个能够受惠于文殊智慧绝学的机会,以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