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台湾佛教 >> 寺院 >>

基隆海会寺

分享到:

台湾,基隆海会寺

山 门

海会塔

海会寺位于台湾基隆八堵桥头正道山,为台湾专一净土宗道场,由道法师创建于1951年农历四月八日,同年冬,依山建成大雄宝殿。大殿为中西结合式建筑,正中门眉上有“海会寺”三个楷书大字。殿前石阶两边有“讲经刚经。,欢迎听讲”八个字。去年举行佛像开光典礼。1953年,寺内又建观音殿一座。1955——1957年添建三学堂和五观堂各一栋。1959年,寺内又建地藏殿一座。至此本寺工程告一段落。
  1967年,海会寺又开始兴建工程,同年建成七层海会塔。1969年始建莲池楼和香积楼,次年落成。1976年,筹办能仁佛学院,次年办成并举行开学典礼,道源法师任院长,1983年重建大殿,拆除旧建筑。新建的大殿为两层飞檐式建筑,一、二层廊边有红色柱子顶立,金色琉璃瓦覆顶。大殿一层供奉金光灿灿的释迦牟尼佛;二层为藏经楼。大殿左右为厢房数间,也为两层古式建筑。大殿东边塔院。院内有七层海会塔,塔为六面七层,塔顶有一座与大塔形制完全一样的七层小塔,显得非常别致。
  海会寺创建人道源法师,法名能信,清光绪二十六年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周口镇。20岁时,顿感人生无常,毅然发出世之心,依本镇善尽堂隆品法师批剃出家。民国十二年(1923年)赴武汉归元寺,依觉清律师圆受具戒。曾亲近过常熟虞山兴福寺慈舟法师和苏州云岩寺印光法师,于律、净二宗深狱传授心得。遂与白圣法师同往洪山宝通寺闭关三年,潜修净业。此后即以律、净之宗,自行化他,不遗余力。以后历任佛学院、福州法界学苑等主讲,并任上海静安寺、张家口云泉寺等寺院落住寺,请演戒律,寺风大振。曾被选为中国佛教会哈尔宾分会理事长。1949年,道源法师50岁时,同白圣法师到台湾弘扬佛法,住台北市十普寺。1951年他建海会寺,遂后弘法度生近四十年,于1988年圆寂。

寺址:基隆市暖暖區八堵路一巷八十三號
  電話:(02)24572529.24574727
  交通:搭乘台北?基隆的火車在八堵車站下車,步行卅分鐘可達;或搭乘台北?基隆三公路客運在海會寺站下車,步行十分鐘可達。

大師法名能信,字道源,別號中輪,清光緒二十六年,歲次庚子、十月初五日寅時,生於河南省商水縣周口鎮,俗姓王,父諱德馨,母陶氏。大師幼即聰慧,七歲入墊讀書,九歲喪母,由嬸母撫養成人。二十歲時,相依為命之胞姊與嬸母亦先後去世,頓感人生無常,毅然發出世心,投本鎮普靜堂,禮隆品上人為師,披剃出家。民國十二年、二十四歲,赴湖北漢陽歸元寺,依覺清律師圓受具戒,即就常住參學,曾親近江蘇常熟虞山興福寺慈舟大師,及蘇州靈巖山寺印光大師,對於律淨二門,深獲傳授及心得。遂與當代高僧白聖長老,同往洪山寶通寺,閉阷三年,潛修淨業。此後即以律淨二宗,自行化他,不遺餘力。
  自民國二十二年三十四歲以後,應各方之聘請,歷任河南佛學院、福州法界學苑,及北早安慈佛學院、八敬學院、佛教學院等教授或主講,凡所講授,皆以持戒念佛為主旨,解行並重,四眾景仰!連任六次戒壇教授,詳解三壇戒律,開倡弘律制之私範。歷任河北省房山縣上方山兜率寺、及張家口賜兒山雲泉寺、上海靜安寺等住持,皆提倡結夏安居,講演戒律,寺風丕振!曾被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察哈爾分會理事長,弘損佛教!朝禮普陀、九華、五台等三大名山,亦隨緣應請,廣結善緣!
  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沉淪,大師時年五十,先於是年三月,同白聖長老來臺灣,住臺北市十普寺,仍續往寶島各地寺院,講經說法,弘損淨土。在基隆寶明寺講經之緣,得修果、仁光師徒之助,於民國四十年四月初八日,開山創建淨土宗海會寺於基隆八堵橋頭之正道山,為寶島專一淨宗道場也。帶結夏安居,主持佛七,專修淨土。從民國四十一年起,臺灣每年傳三壇大戒一次或二次,傳在家戒若干次,大師任三師之次數最多。尤以大師被選為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時,召開世界華僧代表大會,德望遍及全球,凡有華僧之處,無有不知道源大師者。大師常出國遊化,足跡遍及美、加、日、韓、泰、星、馬、高棉等國,香港尤為常往講經傳戒之地,法緣之勝,少有人及。晚年創辦能仁學院,培植弘損淨宗之僧才,諄諄善誘,不辭勞瘁!
  大師一生,專弘淨土五經一輪,為應各方機緣,雖常講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圓覺經、金剛經、心經、地藏經、八大人覺經、四十二經、仁王護國經、大涅槃經、梵網經、遺教三經、大乘起信論、賢首五教儀等大乘經論,皆指歸淨土,而聞法起信,持戒念佛,求生淨土者,不知其幾何也?所講經論,惜未紀錄,惟有佛堂講話五輯,刊行於世。第一輯:、念佛須知了生死,是自利。二、念佛當務菩提心,是利他。三、念佛切勿起疑念,是信。四、念佛決定願往生,是願。五、念佛必須認真念,是行。六、念佛結期應求證,是加行。七、念佛平時須相續,是常行。語似平淡,義極高深,將念佛法門自利利他之信願行三大要訣,和眕托出。第二輯:念佛與十大願王,第三輯:念佛法門與大勢至圓通章,第四輯:佛說阿彌陀佛經講錄,第五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更將佛說念佛妙法之淨土四經,講解詳明。留此五輯,亦足以為普度眾生,同歸淨土之指南也。
  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二日,大師忽示疾,住臺北市三軍總醫院療養,即預知時至,付囑後事。白聖、悟明二長老,同淨心法師來問疾,大師云:「我往生之時已到,今年海會寺傳戒之事,委託汝等代為安排。」七十七年四月一日清晨,海會寺住持仁光法師示寂時,大師即抱病親往助念,岑予開示:「今年傳戒之事,已有安排,你可放心!現在要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極樂。」族告侍者弟子云:「你師父走了,我也要走了。一海會寺住持,請修果法師接任,並由宏品、宏琳兩位協助。二、圓寂荼昆後,將靈骨供在海會塔第六層。」十五日夜十一時,忽囑徒眾隨侍回海會寺,上床右舙後,徒眾為大聲念佛,即以手示勿高聲。至翌晨二時許,移坐椅子,端身正坐,答眾問云:「一切都已放下,心中毫無罣礙。」並同意率眾念佛,求生極樂。旋極從容登榻,右脅安舙,並囑將其舙姿端正,即不復語,惟唇動隨眾念佛,諸根悅豫,正念分明,如入禪定,至十六曰七時半許\,呼吸漸弱,體溫漸低,在大眾念佛擊中,捨報安詳,往生極樂。十八曰下午大殮時,全身柔軟,面貌如生。五月十三口傳供後荼毘,獲舍利千餘顆,五色燦爛,瑞相昭然,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戒臘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