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台湾佛教 >> 寺院 >>

西雲禪寺

分享到:

台湾,西雲禪寺

西雲巖寺一如對山的凌雲禪寺皆是一滿頭華髮的老人……。在連雅堂的台灣通史宗教篇這麼記載著:「西雲巖寺在八里岔堡觀音山之麓,曰獅頭巖,乾隆三十三年胡林獻地建寺,一名大士觀。」
  又名大士觀,聞其名就可以知道,西雲巖寺以供奉觀世音為主,在文獻中亦可得知在清朝乾隆十七年也就是西元一七五二年,從大陸鼓山湧泉寺有位省源和尚到此結茅蘆,鎮日誦經打坐,為此寺奠下了基礎。後來,才由福建省的貢生相悼猷獻地,正式建立了廟宇,名為「西雲巖寺」,省源和尚為開山祖師。當時,寺小僧多產生了一些困擾,如此直到嘉慶十六年(西元一八一一年),才由鄉人林阿成、劉建昌等人捐資獻地,大加拓建,一時香火鼎盛,到了日據時代和基隆靈泉寺、苗栗法雲寺、台南開元寺等並稱為台灣四大佛教聖地。
  西雲禪寺在日治時代,曾經沒有住持,直至民國三年才由該寺的管理人前往鼓山的凌雲寺聘請本圓老和尚兼理寺廟的事務。但由於凌雲寺務繁重,本圓即派其弟子覺淨和尚為該寺的住持。這段時間,西雲寺似已在飄搖之中,經過戰爭的沈鍊,一度成為軍隊駐足之處,香客也為之絕跡。寺中僧的早課、晚課也因而斷斷續續,曾聞僧言:「廟宇成營地,沒有了住持,沒有了香客,靈泉亦有如,湧湧的泉源也乾涸了,此乃時選法亦遷啊!」如此動盪的日子,搖搖晃晃,晃至光復後的民國五十九年,才請了悟明法師正式的擔任住持。
  悟明法師主持西雲寺務之后,立下大志願,將此古老寺宇重新整修,首先由整修道路開始,使得交通便利,善男信女往來方便,如此一來,香火日益鼎盛,遠近朝山者甚多。悟明法師並大大地整修環境,使得原本古意的所在更增添了一份潔靜幽美的氣息,最後並為西雲寺增建大佛殿禪房、經堂、齋堂等等所在,西雲寺至此應是最輝煌的時期了。
  西雲禪寺建在半山腰處,西臨著五股平原,展望無際,從成泰路往觀音山方向前行,在三重客運西雲站牌旁左轉往上,小徑曲折迴升,穿過竹林之後,則可達至寺前。
  兩盞日本宮燈迎列於兩旁,按照中國寺廟建築來言,中國寺廟前通常置獅或象等鎮之,絕無置宮燈之理。西雲寺歷經清、日據、民國三種不同變幻之時期,所以,才有前景屬日風味!中景屬清朝建武,後景可見到新時代之痕跡,兩百多年的風風雨雨,西雲依然顏色不改,小巧如掌上之珠,世俗給予披上彩衣,不言謝,時人利慾的摧折,不言苦。
  傳說中的西雲是神話?在文獻中曾經提到,殿後有大悲神泉,可治人的眼疾,山中有石,敲之則聲響如鍾,多為鼓石,林中有大石,風吹可動,名為風動石。然而,今日尋址前去拜訪,只聽寺中僧說:「神泉、鼓石、風動石曾經是真的,但,時代變囉!一切至今均已有名而無其實了,現在人無福喔!」殿後,神泉仍存,但是否能治眼疾亦無人敢試之,只見神泉僅方寸之大,水質清澈,不知深幾許,旁邊石頭上佈滿水管 ,管管入神泉。聽說這附近的居民皆以此泉為飲水之要道。神泉處有石雕觀音大士一座乃日據留下,據說有一零八尊直至對山的凌雲寺,如今,被偷盜之餘只剩下三至四尊了。神泉旁還有一座小小的福德正神之廟,此廟除了供奉福德正神之外,還有一神牌寫道「供奉四海龍王井泉聖像金蓮座」,想必如此神泉乃託四海龍王之賜,才有湧湧不斷之神泉吧!
  鼓石隱藏在山中,時人已不知其所在。
  風動石如今已分散在竹林中,雖偶有風吹亦不見動靜。曾經是真的,如今已是神話,任他文獻如何記載真確,今人也只有當他是傳說中的故事了。
  西雲禪寺隸屬五股鄉公所,為國家古蹟之一。但環視四處,只有屋宇景觀勉強地維護原狀不使頹廢,而宇內的花徑牆角,仍可見到凋零不堪的石椅石桌 ;觀音大士的雕像被立在花草之中,實屬遺憾!只要稍加整理,此處誠是文人雅士吟風弄月之好所在!
  西雲景觀乃台灣佛寺建築仍保存原本面貌的「唯一」,希望這個「唯一」,不只是展現在他的建築上,而他四週的環境也能保存它原有的風貌,這才不失保存古蹟的意義啊!

寺址:台北縣五股鄉西雲路四十三號。
  電話:(02)2291-4392。
  交通:在台北車站搭三重客運,至五股西雲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