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堂
时间:2009-04-29 09:36来源:未知作者: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点击:
台湾,元亨堂
走出三峽老街,尋尋覓覓、停停問問,在艷陽高照的六月天徘徊在三峽三大河流(橫溪、大嵙嵙溪及三峽河)之一橫溪河畔的公路上,卻始終尋不到上山的路,長壽山元亨堂仍在那遙不可知的一方。「要知山上路,須是去來人」,對於我這初次來訪的過客,沒有指引,如何輕易上得了山?好不容易問對了路旁小雜貨店的老闆娘,她說:「馬路未修以前,我這店是上山的「指標」,現在馬路拓寬,目標(指她的房子)變小了,使許多的要上山的人不得其門而入。」經她熱心的指引,我們順利地找到了入山口,也免除了再一次擦身而過的遺憾與尷尬。
站在三土公路旁、長壽山下的灌木下,有兩塊長壽山的記碑,吃力的細細辨認著其間的碑文,文字猶勁有力,可惜時間久了,加上風雨的吹打,字跡也遭受無情歲月的摩蝕,而有些難辦了。所幸,眼觀、觸摸、加上感覺,一首道盡長壽山元亨堂精神的律詩,也無漏的盡在筽下:
長流永?壽千秋,
壽高道深壽古留,
山中百世時爭放,
元始神權佛無程,
亨通祝壽福音降,
堂域興修有善良,
有求必應顯威竅,
右繳優美似天堂。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將心比心,便是佛心」,沿途樹上盡掛著這樣的警示語,觀人孝順、體貼、做善事、心莫貪,一路引人深思的偈語與樸拙持穩的宮燈,照亮了來人,也顯出了元亨堂齋教先天派在家眾一顆顆淡泊無欲的心。
走完約莫十五分鐘的路程,卻恍如隔世,「是非無實境,究竟總成空」、「萬事盡從忙裡錯,此心須向靜中問」……,每一張木牌,每一句醒語,皆似一記記響鐘,狠狠的敲醒了沉睡中的我!是與非、成與敗,皆如過眼雲煙,唯有「放下古今愁惱」,才能「證立解脫境界」!
進了山門,映入眼簾的元亨堂,古樸沉穩,彷彿記憶中三峽老街的古厝民宅,更多了分親切感。
了解齋教先天派的源流,可從堂內壁上的記載得知:「原夫先天教主溯自釋尊,傳至達摩入華說法,是為初祖,相繼五傳至慧能六祖,其衣缽隱藏,道受出家、在家,同時興化二師,並繼道統承先啟後,雖分合有異,而祖脈則一,計茲一仟二百二十餘年,其道緒脈脈相傳於斯矣……」。
元亨堂為齋教先天派在家眾修行的場所,於民國二十年由石頭溪里王文彬居士創建。當時已高齡七十五的王文彬居士,常思退隱之意,但素志未伸,懸念將來徒眾繁昌,必需築一堂貌宏敞的聚眾之地,因此選長壽山「入山不深,士市不遠」之便,建立元亨堂。
民國卅二年願興師接任第二代主持,任內增建山門、靈塔,並開闢道路,方便徒眾上山。民國五十九年,元亨堂動工重建,整頓寺容,環境一新。
元亨堂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座前有彌勒佛,由於長期的煙霧薰繞,兩尊佛像的金面,部份已成烏亮,顯得更加沈穩,而沒有薰黑的金面,則更加亮麗;左右為韋陀尊者及伽藍尊者,陪侍其側。
右堂供奉地藏王菩薩,七十二位長壽山元亨堂創祀齋門檀越先世祿位也供奉於此;左堂則為目犍連尊者,後則供拜元亨堂歷代祖師祿位。
元亨堂屬先天派,信徒都為居士,堂內的大小事務皆由在家的居士們掌持。其正門左右,各有戶由、漸門兩道半拱門,右邊漸門內的堂屋,是遊客的休憩所,再住右,則為居土們的禪房;左邊戶由門內,則是遊客上山冀求主持、居士指點迷津的地方。
沒有雕樑畫棟、沒有亭台樓閣、沒有琉璃屋瓦,整座元亨堂陳設簡單樸實,而在此潛修均在家眾,正如山門「青上云不動,白雲自去來」的寫照,自在安詳,更是令人神往。
除了正堂外,元亨堂尚有個「阿耨草堂」,於民國卅六年由李慶餘先生之子重修完成,成為日後的圖書室,提供莘莘學子在酷熱的考季一處清涼幽靜的自修場所。
正堂的後面,有許多間禪房,這些上山準備大學聯考的學生們,就住在這裡。\r
從阿耨草堂的左翼拐進去,有一道小小的竹門通往後出,綠竹成蔭的後出,有幽曲的小徑,石椅、茅亭散布其間,清淨潔爽,使人有脫俗寧靜之感。而在夏日裡,僅只是享受山中那份涼意與寧靜,看看白雲幻化,任心神陶醉在自然原始的懷抱裡;再聞聞石頭、苔鮮與樹脂味兒,溢滿心靈的喜悅,就夠濯清心中的紆悶與滿身的濁塵,而有勇氣重新回到需要堅強的城市裡。
寺址:北縣三峽鎮插角里十六鄰東眼五十八號。
電話:(02)26720913。
交通:搭乘台灣汽車客運, 台北一三峽、板橋一三峽或淡水一三峽線,在長壽山站下車,步行約十五分鐘可達。計程車、機車可達山腳下,再步行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