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部三怙主(Trinity: Manjushri,Avalokiteshvara a) 次浏览
佛教密乘事部三怙主,简称三怙主(怙音同“护”),藏语称“日松贡布”,即佛部文殊、莲花部观世音、金刚部金刚手三尊菩萨的合称,表大智、大悲、大力,为佛教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门,尤为藏传佛教所尊崇,故有“唯诸佛文慧文殊,慈悲本体圣观音,威力自在密部主,敬礼至圣三依怙”的礼赞。
名号的由来
观世音菩萨(Avalokiteshvara)与藏民族的起源说关系至深。藏民族古老的传说认为自己是观音菩萨的悲心化身的一只神猴和由圣救度母化作的一个罗刹女相结合生出的六只小猴,逐渐繁衍而来,故藏族人尊观音为救世怙主和雪域怙主,并奉松赞干布和历世达赖喇嘛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把拉萨红山作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藏语称为“布达拉”,其所在地“涡塘”(淌着牛奶的平原)也被改称为拉萨,即菩萨所居之圣地。藏语称观世音菩萨为“坚热色”。在神佛世界里,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佛教把他描写为大慈大悲的菩萨,称遇难众生只要颂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色”,前往拯救解脱,故名。
文殊菩萨(Majusri)全称“文殊师利”,又译作“曼珠室利”。文殊是外来语,因文殊为“妙”意,师利为“首”“德”、“吉”等意,故也译作“妙德”、“妙首”、“妙吉祥”,藏语称“江白央”。在佛教中文殊被视为智慧之神。文殊通常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表大智,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表大行),并列于佛陀的两旁。文殊之三世果位皆为佛,过去为龙种上佛;现在为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为普见佛。因助释迦牟尼教化众生,暂显菩萨身于世。
金刚手菩萨(Vajrapani)藏语称“恰那多吉”,又称“执金刚”、“持金刚”、“金刚勇识”、“普贤”或“金刚手大势至”等。菩萨以手持金刚杵而得名。金刚是梵文Vajri的意译。金刚本为吠陀和印度教神话中的粗棒、狼牙棒,是众神之王因陀罗的武器,在佛教中有“金中最刚”之意,用以比喻牢固、锐利、能催破一切的意思。金刚杵本系古印度兵器,在佛教密宗中则用以表示坚利之智,成为断除烦恼、降服恶魔的法器。
金刚手菩萨是释迦佛说密法时所呈现的形象,他是释迦佛的秘密化身,所以又叫秘密主,是藏传佛教密乘神像中地位最高、功用最大的一类佛像。藏传密乘强调修习本尊,提倡通过身、口、意三密与本尊相应的修习方法而达到“即身成佛”的极至。藏密修习的最高次第是无上瑜伽,无上瑜伽修习所依本尊便是秘密佛,与观音、文殊三尊合为“三族姓尊”,为西方三圣之大势至菩萨的忿怒像化现。其本性是总集一切佛意,大势为性,手持金刚杵,护持佛法,是随持如来的八大菩萨化身之首的降三世明王,也是藏传佛教密宗中五方佛之一阿閦佛(阿閦为梵语Aksokhya的音译,读‘醋’或‘错’),为降服一切鬼魅惑乱而化现的教令轮身。金刚手广指执金刚杵之菩萨,亦特用以称密迹金刚力士。《大日经疏》卷一载,浅略义之金刚手,指夜叉,因其执金刚杵常侍卫佛,故称金刚手;深义之金刚手,则指大日如来身语意三密之金刚萨埵。金刚手亦是藏传佛教噶举派所举的本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