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理以修行高低来论处:人乘最低,天乘较高,声闻乘相当于大学,菩萨乘相当于研究生,而佛陀则相当于博士。
各级修行要求各异:
佛教分为五乘教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法是以人天乘,趣于大乘直达佛乘为基础。
人乘:
五戒(人乘):修成后可不堕恶道轮回。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
八关斋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不涂脂粉、香水、穿华丽衣服,不观玩歌舞妓乐;不睡卧高大床褥。不非时即食。
八关斋戒是针对在家修行弟子。
五戒为人乘正法,可保人身不失(不堕恶道轮回)。
天乘:
十善业(天乘):修成后可得天福。
十善业:
身三善业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
口四善业戒: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意三善业戒:不贪,不瞋,不痴。
由五戒扩大,即十善业道,谓之天乘,能修善到达上品的,来生可享受天福。
声闻乘:
是指需要聆听佛法佛理的教诲方能成就功德。此期毕业后为阿罗汉。
声闻乘主要明四圣谛为始,八正道为终。最终成阿罗汉,超脱生死, 消除烦恼。
四圣谛:
世间的因果:
苦谛:(迷的果,即苦果):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生老病死,人人免不了的痛苦。
集谛:(迷的因,即苦因):人生集起贪瞋痴等许多烦恼的“因”,却造种种的不善业,招致苦果。
出世间的因果:
灭谛:(悟的果,即乐果)修道所证的圣果,即烦恼灭除,获得无生(解脱生死)的真理。
道谛:(悟的因,即乐因)正道,道有多种,主要指修习八正道,就会得到最胜智慧(般若),修善断恶,解脱生死痛苦。
声闻乘修行四圣谛的过程:
A.初果——须陀洹(预流)——预备入圣流
B.二果——斯陀含(一来)——修至此果位,以后可以上天,做一世天上的人,再生来到尘世,不受欲界生死之苦
C.三果——阿那含(不还)——不来人间受生死
D.四果——阿罗汉(无生)——a.杀贼—破烦恼之贼 b.无生-解脱生死,不受后有 c.应供-应受天上人间供养
修习法门:三十七道品
1.未觉:
(1)四念处:
A身念处 观身不净
B受念处 观受是苦
C心念处 观心无常
D法念处 观法无我
重修智慧
(2)四正勤:
A已生恶今断灭
B未生恶今不生
C未生善今生起
D已生善今增长
重修智慧
(3)四神足(四如意足):
A欲神足
B勤神足
C心神足
D观神足
重修禅定
(4)五根:
信,进,念,定,慧
五慧根能生圣道
(5)五力
信,进,念,定,慧
五慧根能入圣道
2.由迷而悟,由未觉而觉
七菩提分(七觉支)
A择法菩提分——以智慧择法之真伪
B精进菩提分——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C喜 菩提分——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D轻安菩提分——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安
E念 菩提分——明记定慧,使其均等
F定 菩提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G行舍菩提分——舍诸谬妄,更行进益
由凡夫从迷而入悟,由未觉而成觉,修此七觉支
3.悟,觉
八正道
A正见——见四谛理,正确认识宇宙人生的真正,走向正道
B正思惟——思四谛理,断灭恶的欲念,生起正当的欲念(又名正欲)
C正语——常摄口善业戒,说出和善真诚的言语
D正业——常摄身善业戒,努力做自己的正当行业
E正命——以正业维持生命,不做不首先的职业,来政法圣洁的生命
F正精进——心专精,不间断地向善的方面努力(又名正勤)
G正念——忆念正道,精进正业,不使思想行为有错误
H正定——身心清净,入无漏定
大乘重于般若,小乘重于正见。小乘的最高境界就是正见。即达到八正道。实践八正道即可达到阿罗汉境界。
缘觉乘: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缘起,讲有情生死流转,世间自然界,亦或一切众生界,都是缘起互相依存。又名十二有支之“有”,即指三界五趣器世间一切所有。支即支分,谓一切所有生死流转,勓在此十二支分循环不息,亦即生死流转之因缘。
十二因缘:
过去二支因:集谛内容
无名:-过去烦恼的总称,是无知,或愚痴,或迷暗之意。
行:行为或造作。依过去无明烦恼,发动身口意三业,有时作善的行业,有时作恶瓣行业,即过去所做的惑和业。
现在五支果:
识:初入胎心识,由过去惑业动力,使阿赖耶识受果报,遇缘托胎,完成现在之生命体。
名色:名是心识,各于精神,色是父母精血,属于物质,故名色,为成立有情生命体的要素,亦即胎相之初成,未具六根。
六入:为六根完具位,谓于胎中名色渐次增大,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亦渐次具足。具六根模型,但仅稍感入外界。人生胚胎期。
触:出胎后与境界接触,生起感觉,亦即对境界认识之开始。(1-5岁期)
受:对外境接触的感受,指苦乐舍三受。(6-23岁)
注:阿赖耶识:即心的主体,人死后,阿赖耶识,脱离躯体,叫做中阴身,等等有适合父母之缘,再去投胎的心识,就是阿赖耶识。
现在三支因:
爱:染着贪爱为义,由受而来,对于所受之境界奔驰追求。
取:执取为义,即对所爱之境界执取追求,也即对物欲境界起贪恋,强列执取,据为己有,方满自己欲望。
有:即是现有业力存在的意义
未来二支果:(苦谛)
生:未来受生,由于自身潜在业力,再去投胎受生,完成未来的新生命。
老死:说明来世既然要再投生,必然又要老死,因果循环生生不已的道理。
缘觉乘无须噑地,即仍自力得觉悟,所以又称为独觉乘,较声闻乘高深,却下于菩萨乘和佛乘。
菩萨乘:
六度法门
菩萨:印度语原称菩提萨埵,菩提是觉义,萨埵是有情,即众生,简译觉有情,即是觉悟的众生。菩萨是觉悟的众生,自觉,觉他,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菩萨所修法门:六波罗蜜,又称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1.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度悭吝
2.持戒:律义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度毁犯
3.忍辱: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度瞋恚
4.精进:断精进,修精进,求化精进——度懈怠
5.禅定:身定,口定,意定——度散乱
6.般若: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度愚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