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韩佛教文化交流(2)
时间:2008-04-07 07:50来源:华人佛教作者:佚名 点击:
义天(1055-1101年)的事迹,在中国方面的文献主要见之于《佛祖统纪》在韩国文献中主要有《兴王寺大觉国师墓志》、《灵通寺大觉国师碑》、《般若寺元景王师碑》、《仙凤寺大觉国师碑》。据载,义天为高丽文宗第四子,11岁向王师烂圆学习华严教观,烂圆归寂后,由义天继续法门。宋治平四年,文宗王褒之为“祐世僧统”,义天13岁时就有入宋传法之志,并“与宋之净源法师书信往复”,义天在《请入宋求法表》中,附有去年8月大宋两浙华严阇黎净源法师的书信一封。但文宗不允,宣宗即位后,在皇太后的支持下,义天于元丰八年((1085年)自海路入宋,至四明郡(今浙江宁波)上表哲宗皇帝,求华严教法,也求天台教法。义天在杭州时,曾谒天竺寺慈辩大师从练,请他讲天台教观。据《佛祖统纪》慈辩本传和《补续高僧传》卷二,慈辩,浙江松阳人,俗姓毛,十九岁试法华得度,是宋代天台宗正统“山家派”代表人物知礼的法孙。元祐五年(1090年)郡守蒲宗孟奏请赐号慈辩大师,住持上天竺寺。慈辩所讲,应为山家派教观,后慈辩为义天著诗一首,并赠手炉、如意等,以为传法信物。义天取道四明归国途中,曾在天台山智者大师塔前述《发愿文》,立誓曰: 尝闻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君,罄无不尽,本国古有谛观者,传得教观,今承习久绝,予发愤忘身,寻师问道,今已(于)钱塘慈辩讲下承禀教观,他日还乡,尽令传扬。 义天回国后,竭力弘传天台宗和华严宗,其所弘天台宗主要是慈辩大师从练所传教观。他以韩国国清寺为基地,寺中供奉着慈辩之像,并同慈辩保持联系,每年遣使通音讯。虽然早在隋朝,缘光就正式将天台宗传入了韩国,唐代又有法融、理应、纯英归国后在韩国弘传天台教义,但直至义天归国,才正式创立韩国天台宗,故义天被尊为韩国天台教初祖。 二、中国和韩国华严宗的交流 中国佛教之华严宗正式创立于唐代武则天朝,开创者为贤首国师法藏和尚(643-712年)。该宗推法藏之师智俨(602-668年)为二祖,智俨之师杜顺(557-640年)为始祖,法藏为三祖。由于法藏被武则天誉为贤首,该宗亦称贤首宗。其说以法界缘起为根本思想,故又称法界宗。其以《华严经》为根本经典,故通常称之华严宗。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据《宋高僧传》卷四,新罗国僧人义湘,于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入唐,至长安终南山,向华严宗二祖智俨学习《华严经》,历时十年。义湘回国之后,竭力弘传《华严经》,影响日增,并派弟子胜诠入唐向法藏求法问道。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胜诠在贤首法藏门下学成归国,带去了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法藏的著作,使法藏的著作东传韩国,创立了韩国华严宗。 但是,中国华严宗至唐末五代却出现了衰退的景象,直至清凉大师澄观而兴盛,澄观的高足圭峰宗密(780-841年)更进一步发展了澄观的学说,但法藏的著述,唐末在国内失散绝迹,而宗密之后,传承不明。华严宗的思想影响了禅宗,出现了所谓华严禅,而华严宗也受日渐兴盛的禅宗的影响,几乎融合于禅学之中,没有多大发展。故在此期间的几百年间,韩国僧人入唐求法者虽多,但学华严学者却无一人。直到宋初,华严宗出现了一位著名僧人净源,才使中国华严宗再度兴盛,高丽僧再度入宋受教。 净源(1011-1088年)俗姓杨,福建泉州晋江人,故学人又以“晋水”称之。幼习儒术,所学心达,后辞亲出家。年二十三,依东京报恩寺海达大师剃度,次年受具足戒。初于五台山向承迁法师学华严观,次于梅海明覃向李通玄学《华严论》。从北方还南时,于浙江听长水子璿法师讲《楞严疏》、《圆觉经》、《起信论》。净源“遍参兼听”、“本末全尽”,时“四方宿学,推为义龙”。⑨因省亲回泉州,受请主泉州清凉寺;后游吴,住苏州报恩寺观音院;又应杭州太守沈文通之请,住杭州祥符寺的贤首教院;又住秀水密印寺宝阁院、华亭普照寺善住阁院,弘扬华严圆教;元丰元年(1078年)受请住持杭州慧因寺长达十年之久。净源被称为宋代华严宗的“中兴教主”、他从四个方面振兴华严宗:其一,建立永久弘扬华严宗的基地——杭州慧因寺;其二,终生致力于华严经典的收集和整理;其三,提出华严宗新的传法世系;其四,以华严教义解释其它较为流行的佛教典籍,促动华严学在整个佛学中的运行。⑩ 慧因寺,又名高丽寺,位于杭州南山,唐天成二年(927年)由吴越武肃王创建,初称慧因禅院。占地三十余亩。寺中有大雄宝殿、放光殿、华严阁、七祖堂等,巍峨壮丽。净源主慧因华严讲席后,一扫五代以来华严宗的衰败景象,四方学者,闻风归仰。元丰八年(1085年)高丽国僧统义天(1055-1101年)自海路入宋,至四明郡(今宁波)后,上表哲宗皇帝,乞传华严宗教归国流传。哲宗派员将义天迎至京师,于垂拱殿亲切接见,礼遇备至。哲宗根据有司的推荐,敕东京觉严寺有诚法师向义天传法。有诚讲《华严经》历席最久,名扬四远,义天向有诚行弟子礼,有诚与义天“由是往来问答,明天台、贤首、判教同异及两宗幽妙之义,曲尽其说” 11 又诣相国寺谒圆炤宗本。后有诚上表推荐义天到杭州慧因寺净源座下受业,其表曰: 臣虽刻意讲学,识趣浅陋,特以年运已往,妄为学者所推。今异国名僧航海问道,宜得高识博闻者为之,师窃见杭州慧因院僧净源精练教乘,旁通外学,举为代臣,实允公议。 12 哲宗准其奏,乃敕朝奉朗杨杰陪同义天至杭州慧因寺,向净源求法。 义天入宋,带来了许多早已佚散绝迹的华严宗典籍,如智俨所撰《搜玄记》、《无性摄论疏》、《起信论义记》、《孔目章》,法藏所撰《探玄记》、《起信别记》、《法界无差别论疏》、《十二门论疏》、《三宝诸章门》,澄观所撰《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宗密所撰《华严纶贯》等,由是华严一宗经疏佚而复传。义天到慧因寺后,向净源申弟子礼,以所携华严经典质疑问难,朝听夕请,孜孜以求。净源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时左丞蒲宗孟抚杭,憨其苦志,奏请朝廷将慧因寺由禅院改为教院,朝廷准奏,华严宗由是而兴盛。 元祐元年(1086年),义天奉命还国,先至京师向皇帝辞行,然后返回杭州慧因寺,净源赠以炉佛,以为传法之信。继之又到天台山谒大觉怀琏禅师,听其说法。归国后,赠净源金书《华严经》三译本一百八十卷(晋代严观二法师同译六十卷,唐代实叉难陀译八十卷,唐代澄观法师译乌茶国王进本四十卷)。净源“乃建大阁以奉安之”,时称净源为“中兴教主”。 13 由于慧因寺奉高丽金书经,故俗称高丽寺。义天归国时,带回了净源的几乎全部著述,凡二十种一百七十多卷,使义天归国后得以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宋代复兴的华严学。 元祐三年(1088年)十一月,净源入灭,次年十一月,义天遣其徒入宋诣师塔祭奠,并贡金塔二座,请师舍得归海东供养。杭州郡守文忠公苏轼上疏乞却贡受祭,朝旨许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高丽国又遣使入宋贺宋徽宗登基,并出资在杭州慧因寺中建华严阁,造卢舍那佛、普贤与文殊菩萨像供于阁上。宋廷南迁杭州后,宋宁宗曾亲临慧因寺,检阅高丽所进金字《华严经》,赐金修阁,并御笔亲书阁额。宋理宗也曾幸寺听易庵演讲《华严》秘义,御书“易庵”二字以赐。由是,慧因寺在宋代成为中国弘传华严宗的中心。进入元代后,慧因寺仍受到朝廷的重视,高丽与慧因寺的关系亦很密切。元仁宗皇帝庆元年(1312年)冬高丽附马都尉沈王璋遣使至杭修缮慧因寺,并在杭印造大藏经五十藏,施杭之上天竺、下天竺、集庆、仙林、明庆、慧因、崇先、妙行、青莲、惠力等名刹。皇庆二年,高丽国相元瓘于杭州督印大藏经二部,分送慧因寺、天童寺,又分两次买良田四顷(号称百顷)、米二百五十八石作为慧因寺产,以保法~常转。 慧因寺的兴盛,是中韩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韩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可惜慧因元末毁于兵乱,明代虽多次重建修葺,至清代而废。慧因寺今虽无存,但中韩佛教文化史上这一段辉煌历史却永放光芒。 三、浙江与韩国禅宗交流史 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最有生命力的佛教宗派之一。它提倡心性“本觉”,强调主体“自信”,破除“他力”信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深深地影响了韩国、日本等国。 禅宗的真正创始人是六祖慧能,慧能门下龙象甚多,除青原南岳各成一家外,永嘉玄觉也是六祖门下五大宗匠之一。玄觉(665[—说675]—713年)浙江温州永嘉县人,俗姓戴,字道明。玄觉谒慧能,受到印证后,回到温州西山龙兴寺,创办禅宗道场弘扬禅法。各地学僧骤集座下,其中就有新罗国僧人宣师。 14 其生平事迹虽不详,但它说明中国禅宗在浙江流传之初,则有韩国僧人前来学习慧能禅。 在中国禅宗发展的洪州禅时期,也有韩国僧人到浙江学禅。马祖道—是南岳怀让的弟子,长期住洪州(今江西南昌)开元寺,广聚僧众,弘传禅法,形成了禅宗史上著名的洪州禅。道—门下人才济济,各化一方。杭州盐官海昌院齐安国师就是道一的著名弟子,道行隆兴,四海参学之徒群至,翕然推伏。据《景德传灯录》卷十载,齐安的弟子中有新罗僧人品曰禅师(即《祖堂录》所载之梵曰禅师),但未详其生平事迹。据韩国《三国遗事》卷三《三国史记》卷十,梵曰,俗姓金,鸡林冠族。年十五出家,二十岁至京寺受具足戒,大和年间(827-835年)渡海入唐,巡游各地,遍访大德。初在明州(今浙江宁波)开国寺,继为杭州盐官海昌院齐安禅师法嗣,师事六年之久,勤学精进,被称为“东方菩萨”。后返国,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再次入唐,会昌六年(846年)渡海回新罗。 15 先宴坐于白达山,后移住崛山寺,历四十余年,创崛山派。公元889年5月1日卒于山寺上房,春秋八十,僧腊六十,谥号“通晓大师”。齐安禅师对梵曰的禅观影响很大,他曾教诲梵曰:“道不用修,但莫污染,莫作佛见、菩萨见,平常心是道”。 这是马祖道一禅的根本特征。梵曰深得其中要旨,他在崛山寺也教诲众僧:“莫踏佛阶级,切记随地语”。这同齐安说的是一个意思,即自心是佛,触类是道而任心,只有随心适性,任运自在,便可即凡成圣。梵曰的弟子众多,对朝鲜禅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法常(752-839年)禅师是马祖道一的著名弟子,在四明(今宁波)梅山建寺弘传洪州禅四十余年。据《景德传灯录》卷十载,法常的嗣法弟子中有新罗国迦智禅师。 禅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其中法眼宗创始人文益是浙江余杭人,其师桂琛是浙江常山人,法眼宗的著名禅师德韶、慧明、道潜、延寿、希辨等都在当时的吴越国弘法。吴越国中后期至宋初,法眼宗极其隆盛,不断有韩国僧人入宋求法。 法眼宗创始人文益的嗣法弟子中就有高丽道峰山慧炬国师,慧炬何时入宋已无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载,慧炬在文益门下学有所成,高丽“国王思慕,遣使来请”。慧炬回国后,“国王受心诀,礼待弥厚”,被封为国师,请入王宫开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益的嗣法弟子中还有另一个高丽国僧人灵鉴,其生平行迹无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只载其一条机缘语录:“僧问:如何是清净伽蓝?师(灵鉴)曰:牛栏是。问:如何是佛?师曰:拽出癫汉著。” 法眼宗二世德韶国师的弟子、杭州普门寺希辨禅师的法嗣中有高丽僧慧洪,《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只记其名,而无行迹,其他史籍也无记载。 德韶国师的弟子、法眼宗巨匠永明延寿,道风远播,名闻四海,有高丽僧人智宗(930-1018年)于后周显德二年(959年)从海路到达中国吴越国,投杭州净慈永明延寿门下求法。延寿问:“是为法而来还是为事而来?”智宗答:“为法而来”。延寿说:“法无二而遍沙界,何劳过海来到这里?”智宗说:“法既遍于沙界,又何妨过来”。延寿很赏识智宗的对答,于是“豁开青眼,优待黄头,便解髻珠,即传心印。”在智宗依延寿习法的两年中“时时止饱于醍醐,日日闻于檐匐,不杂余香,默识玄同,神情朝徹”。后来,智宗又到天台国清寺礼谒天台宗螺溪义寂大师,并受《大定慧论》天台教旨。智宗天生聪慧,勤于钻研,深得天台玄旨,得到众人的交口赞誉。开宝元年(968年)僧统赞宁、天台县宰任填邀请智宗在传教院开讲《大定慧论》和《法华经》,智宗精彩的讲解受到了众僧的欢迎和高度评价。开宝三年(970年)智宗归国至天禧二年(1018年)示寂共四十九年,既致力于弘传法眼宗,又致力于弘传义寂的天台教旨,是一位禅教双弘的著名高僧,受到高丽国光宗、景宗、成宗、穆宗、显宗五朝皇帝的殊礼。先后署“大师”、“重大师”、“三重大师”尊号,赐“光天遍照至觉智满圆默禅师”号,授“大禅师”称号,拜为“普化王师”,示寂后又追谥为“圆空国师”,是韩国佛教史上一位重要人物。 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六载,永明延寿门下的高丽僧人除智宗外,还有三十六人。延寿在住持奉化雪窦寺时,撰成《宗镜录》初稿,后在住持杭州净慈寺时完成了《宗镜录》的定稿,该书一百卷,洋洋八十万言,是禅宗史上第一巨著。该书完成后,“播于海外,高丽国王,览师言教,遣使斋书,叙弟子之礼”。并奉赠金线织成袈裟,紫水晶数珠及金澡罐等物,同时派出三十六位僧人到延寿门下习法,“亲承印记,前后归本国,各化一方。”所以,韩国继智宗归国弘传法眼宗之后,又有三十六位师事延寿的僧人归国弘传法眼宗,此宗当时在韩国的兴盛是可想而知的。 浙江与韩国的佛教文化交流,也是文化的全面交流,它不仅促进了两国佛教的发展,也促进了两国文化与经济的全面发展。近十几年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韩国天台宗多次组团到浙江天台山朝巡祖庭,并在天台山建立了纪念堂和纪念碑,两国佛教界人士的互访更加频繁,对推动两国友好和合作起了很好的作用。 注释:①《高僧传》卷四,《竺法潜传》。 ②《观世音应验记(三种)》。 ③《宋高僧传》卷十八《玄光传》;《佛祖统纪》卷九。 ④《续高僧传》卷十七(附智越传内)。 ⑤ 智者大师于开皇十七年(597年)去世,故知《弘赞法华传》所记缘光入华时间有误。智者大师曾先后两次到金陵,第一次是陈废帝光大六年(567年)智※按其师慧思的指示到金陵,创弘禅法,共八年,此时天台宗尚未创立。第二次陈后主至德三年(585年)春,智※从天台山应陈主之请,再次至金陵,住了五年,此时智※已创天台宗,故可断定,缘光入华时间应在智※第二次到金陵弘法期间。 ⑥ 有关谛观的资料,见《佛祖统纪》卷十《净光法师旁出世家》;《天台四教仪》中的“四教仪缘起”部分。 ⑦ 收入宗晓所编《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七。 ⑧ 宗晓:《四明尊者教行录序》。 ⑨ 见《佛祖统纪》卷三十;诸宗立教志——贤首宗教;《慧因教院晋水法师碑》。 ⑩ 魏道儒:《中国华严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25页。 11 [日]忽滑谷快天:《韩国禅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35页。 12 《慧因教院晋水法师碑》、《武林掌故丛编·慧因寺志》卷八。 13 《佛祖统纪》卷三十。 14 见《宋高僧传》卷八《玄觉传》。 15 关于梵曰是否再度入唐,韩国有关史料记载说法不一,一般持肯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