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东方佛教 >> 东南亚佛教 >> 印尼佛教 >>

当代印度尼西亚佛教

分享到: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简称为印尼,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全国有一百多个民族。印尼人口一亿七千万人,其中爪哇人占总人口之百分之四十一,巽他人百分之十四点八,马来人百分之五点九,马都拉人百分之五点三,米南加保人百分之四点四,还有其他土著及外来民族。华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大约百分之四,人数有六百多万人,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华人归化为印尼籍,其中大部份已被同化,甚至失去了华人特徵,从印尼的政策来说,归化后之华人还是华人,也属少数民族。印尼的语言也很复杂,但主要的有三个系统(一)南岛语系,通称印尼语,占总人口之九十五点八(二)巴布亚语,讲此语言者分布在伊里安查亚、哈马黑拉岛北部、阿洛岛、潘塔尔岛、帝汶岛等(三)外来语,如华语、印度语、阿拉伯语、欧洲语等。宗教方面,伊斯兰教占全国人口之八十六点九,信仰基督者百分之六点五,信仰天主教者百分之三点一,信仰印度教者百分之一点九,信仰佛教者占百分之一,其他信仰有百分之零点六(一九九三年统计数字)。
 
  伊斯兰教虽然在印尼占总人口之百分之八十六点九,但伊斯兰教一直以来没有被定为国教。印尼立国纲领,五大建国基本原则(一)“潘查希拉”意思是,民族主义、国际主义、协商一致、社会繁荣、神道。苏加诺总统对神道的解释是“每一公民都能信仰自己的神,以修养的态度信仰神,以极高德行对待各宗教,互相尊重”,这是印尼立国以来对宗教信仰的概念,可是因为政治因素,宗教的摩擦和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

  印度尼西亚的建国历史久远,处于南中国海及印度洋中间,是太平洋通往大西洋之要道。印尼是千岛之国,人口众多、语言复杂,但宗教则以伊斯兰教独尊。华人与印度人早在公元前已到来印尼各地区。中国与印度两国之商贸往来,除了以陆交通之丝绸之路外,海上交通的丝绸之路也是其中商贸路线。中、印商船经过南中国海,穿过马六甲海峡,中途就是印尼之爪哇(Java)、苏门达腊(Sumatra),然后来到印度南部,因为印尼是中国到印度的中站,所以中印商人之商贸船队也来到印尼,在商贸之馀,宗教的促进也不间断地推动。印度教、佛教随著商船来到印尼,印度教和佛教因而在印尼流传,今天我们还可看到印度教在巴厘岛(Bali)盛行,许多兴都教的寺庙在巴厘岛上遍处可看到。

  日惹(Yoguakarta)处于爪哇岛上中部,就是佛教最为盛行的地方之一,公元八世纪,夏伦德拉(Sailendra)王朝克多盘地中央兴建起了一座,世界著名的“婆罗浮屠” (Borobudur)佛寺塔群,工程之浩大令人止观。此佛寺塔群“婆罗浮屠 ”很奇妙地,在十六世纪,在伊斯兰军队入侵之前,因火山爆发 ,而蕴藏起来,火山的爆发不但没有把这座佛塔摧毁,反而火山灰竟把这座佛寺塔,埋盖了数百年之久,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才被英国人重新发现,而呈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经联合国秘书宇丹先生大力推动,成立世界基金会来开发这座世界奇迹的佛塔寺“婆罗浮屠”,世界许多国家在联合国秘书长宇丹先生的呼吁下,共捐出了一千八百多万美元,做为世界人类遗产之“婆罗浮屠”的修复工程经费。世界各国踊跃捐资开发,被火山岩埋没四百年的世界奇观大佛寺塔群,又重现于世,这是何等殊胜奇特的神妙奇迹。印尼总统苏哈多时期的政府,受联合国的邀请,也大力支持恢复“婆罗浮屠”佛寺塔群的工程。

  公元一九六九年经筹密的策划开始勘查,才开始动工复修这座庞然大物之工程而工作 ,经过五年的时间,公元一九七三年整个工程终于正式修复,并受联合国保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保留永世。这座号称世界级之人类古文物,在亚洲有三座类似之寺塔,其中一座在印度,另一座在柬埔寨之安哥越大佛塔寺,但规模上,“婆罗浮屠”最为雄伟庄观。 
  

“婆罗浮屠”位于日惹市北部四十一公里地的“克多”峡谷里,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婆罗浮屠”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佛教宇宙三界的原理建成,塔基上有四层回廊,三层圆台,主塔上有许多倒置的手铃形之小塔,塔铃内都供有佛像,这些塔形,中央大塔铃,周围环绕七十二座形式相同之小塔铃。全部建筑物呈现阶级状之金字塔型,长宽一二三公尺,高四十二尺。
 

  这种建筑结构显出了佛教宇宙世界的思想,即,色界、欲界、无色界。整座石佛塔用二百万块火长石垒成,塔层的四周围,以具艺术性精美的浮雕,来表现出佛教多姿多彩的文化,这些浮雕艺术都按照“佛本生故事 ”雕刻而成,世界艺术界同声号称为巨型“石头画卷”。

  印尼的佛教盛行也相对的早,在中国东晋时期,已有中国僧人“法显法师”和唐朝时期之“义净法师”通过海路前往印度取经时,路经印尼已发现佛教的传播,在他们的文献记载中,可看到当时印尼之佛教发展情况。尤其在日惹的“婆罗浮屠”的存在 ,便可证明佛教对早期印尼宗教的影响。公元十六世纪,伊斯兰教已成为,印尼群岛大部份地区的宗教信仰。与此同时,基督教也随著西欧殖民主义者入侵,而在印尼群岛上发展。公元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入侵印尼的“马鲁古群岛”,除了掠夺香料外,还强制当地土著信奉基督教,并阻止伊斯兰教的传播。殖民地者并继续把基督教的信仰往“安汶” 南部传播,尽全力阻止伊斯兰教的发展,因而引起“马鲁古”地区的宗教冲突。公元十七世纪,荷兰人侵入印尼,把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赶出印尼,单独霸强占印尼地区,开始殖民地主义统治印尼,历经三百多年的历史。荷兰殖民地统治者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利用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民间,挑起种族间的纠纷,离间关系,制造民族间的对立。并培植信仰罗马天主教的“米哈那哈族”和“安汶族”为亲荷势力,来反对其他信仰的种族。公元十八世纪殖民地政府,为更有效地统治地位,除了天主教信仰的推动外,亦以文化教育实行欧化政策。更进一步阻止华人信仰其他宗教,而以基督教强化实施在华人身上。公元十九世纪的时候,荷兰牧师“赫尔纽斯”却把“圣经”译成汉语,为奠定华人信徒的基础。公元廿世纪,“浸礼会”、“圣灵会”、“亲福音教会”在爪哇华人中招收了许多信徒,华人基督教会团体相继在爪哇地区成立,在殖民地当局计划下,华人终于和印尼土著的信仰开始拉开,然后疏远了民族间的感情。荷兰殖民地时期,大力推广基督教信仰,而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惨遭压制,宗教地区的不平等,极大地损害种族的亲善关系。因为华人被利用,荷兰人以经济为饵,通过教育、宗教政策,使华人归顺于殖民地政府,因而埋下原住民之土著以后对印尼华人的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