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道场 >> 海南 >>

海南仁心寺(2)

分享到:

大清一统后仁心寺再现生机

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混战中夺取了中国政权的大清王朝,励精图治,革故鼎新。经过康、乾盛世,中国再度出现了江山一统、兴旺发达的太平盛世局面,全国各地寺庙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也迎来了仁心寺再度辉煌的时期。据史料记载:清雍正五年(1727年)和嘉庆十八年(1813年),海口被定为广东省四大船舶修造中心之一。当时海甸河北岸船坞鳞次栉比,一片兴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仁心寺的重建又逢最佳历史机遇。

清仁宗嘉庆元年(1796年),安徽九华山有位叫慈公上人的法师云游天下,在佛祖诞辰前来到海南。他的渡船从海定到达海口,就在仁心寺对岸(现长堤路海关附近)登陆。他上岸后四顾形势,见海甸河对岸林木葱郁、鸟语花香,远远看去,宛然一朵漂浮在海上的青莲花。他对随他同来的小和尚说,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过最好的风水宝地之一。于是,二人过江登上海甸岛仁心寺的所在地,但见林木参天中一座残破的小庙七零八落,不免叹息一番。向周围居民打听,人们争向慈公上人诉说心中夙愿,盼望有高僧大德来主持重建工作。一致请求他留下来领导当地老百姓来完成这一千秋万代的功德。慈公上人欣然应允,便和小和尚留下来进行筹备工作。据说,慈公上人继承了仁心长老遗风,一心为民间疾苦奔波。他不仅得到普通老百姓的拥护支持,也得到官方和富户的协同和帮助,还有海外华人的捐献。不到一个月,募化的款额已足够建一座大庙之用。施主中有一位姓陈的财主,祖籍福建厦门,来海南经商已三代,是有名的富豪。他独自出钱买下大片土地供仁心寺建设之用,立志要建一座海南一流的大寺,以了却他的敬佛弘法之心愿。

据传,陈财主虽富甲海口,却美中不足,未得一男孩传宗接代,只好抱养一个男孩,指望他今后继承陈家的家业,为陈家传宗接代。奇怪的是这个男孩长到12岁了,还一直不吃荤,只吃素。更为奇异的是,这小孩平常只爱去寺庙看僧众诵经,听后即牢记不忘,出口成诵。他还爱模仿做法事、参禅等活动,并自称出家人,口中不离阿弥陀佛。过了12岁后,这个男孩自己在陈家的院子里搭起了一个小茅棚,与养父母分居,一个人在里面念经,后来一个人跑到仁心寺找慈公法师,要求出家。法师看到这个男孩仪表不凡,心知他是观音菩萨派下来弘扬佛法救苦救难的,但由于陈家抱养他长大,他尚未完成为陈家传宗接代的任务,便要他回家去,十年后再出家。这个男孩回到家里后,讨了老婆,生了四个男孩,24岁这一年便离开了妻儿,正式出家到仁心寺。

嘉庆3年(1798年)佛诞大庆之时,重建的仁心寺落成开光与佛诞节同时举行,慈公上人作为方丈主持了隆重的仪式。地方上官员、名门望族和民众无不欢欣鼓舞,同庆这件海口佛教大事。从此,海南佛教史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慈公上人在仁心寺广收弟子,为海南佛教播下了种子。他的弟子不仅有本地人,还有慕名前来的内地和海外华人,远及东南亚各国。据说,当时仁心寺僧徒多达千人,为海南之冠。寺院藏经之多,也甲于琼岛,在慈公上人主持下,仁心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名传海外,直达朝廷。传说嘉庆皇上有位皇妹,从小沉默寡言,不爱富贵荣华,满怀慈悲之心,爱读佛经。她十六岁时已出落得花容月貌,但内心却冷若冰霜,只求早做世外人。一天,她去参拜观音后,当晚梦见观音显圣,对她言道:“欲皈佛门,永依仁心。”她当即向皇上请求到仁心寺出家,皇上劝阻不了,只好依允,悄然让她南下,从此在仁心寺剃度落发为尼,群众传说她是观音菩萨派她的龙女下凡来重振仁心寺声誉。清仁宗为褒奖慈公上人弘扬佛法之德,也为了皇妹之故,给仁心寺御笔亲书题写了寺名与大雄宝殿名,并赐圣旨嘉奖。至今这份圣旨还保留着作为镇寺之宝,这也是海南佛教史上的一件破天荒纪录。

在慈公上人众多弟子中,陈财主的养子是天资灵敏,悟性透彻的高徒。他24岁正式出家,不出半年,却把庙里的佛经背得滚瓜烂熟,且心领神会,出类拔萃,众弟子难及其万分之一,成为慈公上人的当然接班人。为此,慈公上人为他取了法号炼真,鼓励他修炼真谛,身体力行。炼真和尚不负上人苦心,深得众僧与当地群众好评。陈财主全家也福星高照,人财两旺。

嘉庆11年(1806年),慈公上人年满108岁。是年,他自觉菩萨召唤,到了他传衣钵的时候。一旦,他打坐中仿佛见观音显现,金身灿烂,脸含微笑。慈公知时辰已到,召集全寺僧众,将衣钵传给炼真。炼真跪拜受传,当了仁心寺方丈。是晚,慈公上人圆寂,当地群众见祥云聚集于仁心寺上空,上人端坐其中。不久,祥云冉冉向东北飘去,慈公上人往九华山飘然逸去。

从此,仁心寺在炼真法师主持下,香火鼎盛,名声大振。自炼真法师后,历经十代传人,都由本地出生的高僧大德主持。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时期,大雄宝殿、药师殿等主要大型建筑先后遭破坏。抗日战争中,又进一步凋落,寺庙气象一落再落,仁心寺又一度陷入困境。然而仁心寺莲花宝地的风水,仍然保持其本来品质,不因沧海桑田而有所变化。

1949年9月,海口又发生了特大洪水,洪水淹到了二层楼高,唯独仁心寺内安然无恙,海口的百姓都跑到仁心寺避难。1996年海口刮起特大台风,涨大水,海甸岛四处是水,据说唯独仁心寺所在地没有涨水,难怪一百多年前,法国人也看中了这块地的风水,在距仁心寺不到200米的地方建起了法国领事馆。

仁心寺主持法师被日军杀害

历史巨变,沧海桑田,仁心寺千百年的历史,深深地印着时代的烙印。以前,海南岛孤悬海外,与内地远隔,唯独仁心寺信徒遍布海内外,现在分布在东南亚一带有4000多海南华侨,都是仁心寺的信徒。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鬼子侵占海南岛,到处烧杀抢劫,仁心寺也不能幸免。为了保护仁心寺,寺内的僧人和当地百姓奋力抵抗,仁心寺保住了,但仁心寺的主持法师却被日本人杀害了。

新中国土地改革时,该寺成员均划为贫农,按政策共分得水田8亩多,旱地3亩多(仁心寺占地14.3亩)。1956年和1958年农业合作化和公社化时,水田划归集体统一管理。1962年至1964年间,庙宇被渔船厂占用。为此,海口市佛教协会曾致函中国佛教协会报告此事,并接批复“此事已转回地方办理”。时值“文革”非常时期,无人过问此事,逐成积久潜案。现在佛寺旧址中的各种建筑物已被拆除。嘉庆皇帝御笔亲书“大雄宝殿”匾额被砸,铜佛、铜钟、铜香炉、铜鹿、字画楹联、陶瓷器皿、法器、经书等全部被盗。

1994年9月8日,海南省民宗委(现民宗厅)发文同意恢复开放仁心寺。仁心堂正式定名为仁心寺。该寺与三亚南山寺、定安普济寺、万宁广善庵、陵水三昧寺、屯昌福庆寺、西仁寺等7所寺庙一起,成为海南首批开放的寺庙。仁心寺“恢复开放”之后,新塑了释迦牟尼坐像和千手观音、文珠、普贤菩萨像,设有经书法物流通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