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道场 >> 山西 >>

海内浮屠第一工——应县释迦塔

分享到:
 

 

应县释迦塔结构 (资料图片)

   当你漫步神州大地,经常会在佛教圣地、名山古刹甚至城镇乡村、原野见到挺拔隽美、崛地擎天的高层建筑——塔。

  塔,也叫佛塔或浮屠。它起源于印度,梵文名萃堵波,是用来保存或埋藏佛祖舍利的建筑。2000多年前,随着佛教的传播,塔也传入了我国,并逐渐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从此,中华大地上诞生了种类繁多、姿态各异的中国式佛塔。在这古塔群体之中,山西应县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无疑是其中最辉煌的一颗明星,它以其峻极神工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被誉为天下奇观。

  释迦塔全高67.31米,相当于20层楼房那么高。塔平面为八角形,底面直径约32米,由塔刹、塔身、塔基3部分组成。高高在上的塔刹是印度佛塔原形的浓缩,中部的塔身是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的发展,塔基则是对秦汉以来高台建筑的继承。应县释迦塔是中国现存的唯一木塔,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

  在释迦塔里,佛像不是沿平面布置,而是向高层发展。沿楼梯拾级而上,塔内每层都塑有佛像。这些佛像内容各异、神态逼真。虽然历代都有损坏,但经修整后,仍不失辽代风格。

  释迦塔两层以上,每层外面都装有平座栏杆,天朗气晴之时,登塔远眺,北岳恒山尽收眼底,桑干河宛若玉带,古代的文人墨客曾为此留下不少千古绝唱。

  据专家考证,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在这近千年的岁月中,释迦塔除经受风霜雨雪的侵蚀,还遭受过多次强烈地震的袭击,仅裂度在5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据史书记载,元大德九年(1305年)四月,大同路发生6.5级强烈地震,“有声如雷,波及释迦塔”。元顺帝时,“应州地大震七日,塔旁舍宇皆倒塌,唯释迦塔岿然不动”。当代邢台、唐山、大同、阳高一带的几次大地震,均波及应县,释迦塔大幅度摆动,风铃全部震响,持续1分多钟,过后,释迦塔仍巍然屹立。无情的洪水、陈年累月的塞外狂风,都曾给释迦塔施加淫威;兵荒马乱,战火硝烟,也曾使释迦塔“伤筋动骨”。然而释迦塔坚强不屈,仍然顶着伤痛傲然挺立。千年的风霜吞噬掉无限古建,而如此高大的释迦塔,却依然拔地参天、傲然挺立,其奥妙何在呢?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一大批有志于弘扬中华古建筑文化的专家学者就开始对释迦塔千年不倒之谜进行研究和探索。

  从结构上看,一般古建筑都采取矩形、单层六角或八角形平面。而释迦塔是采用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塔平面被分为内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又分别有地栿、栏额、普拍枋和梁、枋等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这样就大大增强了释迦塔的抗倒伏性能。在立面上,释迦塔采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重楼式建筑,不仅底层由基座、屋身和屋面组成,其它各层都分别包括平座、屋身与屋面。各层之间则采用叉柱造连接。叉柱造就是把上层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内,每层向内退半个柱径,逐层插立,形成重楼式构造。

  释迦塔外观为5层,而实际则为9层,因为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在历代的加固过程中,又在暗层内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斜撑,组成了类似于现代的框架结构层。这个结构层像一道道铁箍,使释迦塔的强度和抗震性得到大大增强。

  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是它将梁、枋、柱连接成一体。斗拱一般由斗形的斗、弓形的拱和斜插的昂交叉迭垒而成。用在柱头之上衬托上面的梁、枋成挑悬出檐。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同时,释迦塔内外槽的平座斗拱与梁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使内外两圈结合为一个刚性整体。这样一柔一刚便增强了释迦塔的抗震能力。正因为斗拱在释迦塔中承担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所以受到匠师们的偏爱,竟然在一座塔上就设计了近60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这使得应县释迦塔成为我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

  释迦塔在用料上的精心设计也令后人赞叹不已。如此浩大的工程,主体结构用料仅有6种规格。最长的料仅13米,最高的柱子不足10米,是小料造大建筑的典范。

  近代日本的地震建筑专家曾提出5条抗震设计的原则,而早在950多年前,应县释迦塔的设计者已经深深懂得并很好地实践了这些原则,造出了如此高大、长寿的抗震建筑物。只可惜技艺如此高超的建筑设计师竟然是未进史册的无名英雄,不能不说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件憾事。

  释迦塔不仅实用、坚固、结构精巧,而且在造形、布局、建筑处理等方面也有着较高的成就。佛宫寺山门距塔中心70.36米,恰好是一个人站在山门后檐柱中线刚好能看到全塔的距离,也是人们感觉释迦塔最宏伟的距离。走到塔前,向上仰视,浑然一体的木结构建筑上,一朵朵斗拱如盛开的莲花,十分壮观,难怪古人有“远观擎天柱,近似百尺莲”的佳句。

  建筑物立面外观,历来受到设计者的高度重视。释迦塔的立面构图,稳定端庄、比例得当。塔以第三层中间面阔为基准,高为它的7.625倍,宽为5倍,竟与达芬奇的人体比例图有着惊人的相似。可以说释迦塔是由数学、美学和建筑学巧妙交织而成的一件艺术珍品。

  再看细部,平座飞檐,错落有致;栏额斗拱,千姿百态。或大刀阔斧、粗犷豪放,或精雕细刻、玲珑剔透。各种形体、色彩、疏密、明暗对比交织在一起,变化中求得统一,谱写了一曲雄壮和谐的凝固交响曲。

  应县释迦塔作为我国古建筑中的孤例、世界建筑史上的稀有杰作,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玲珑峻碧倚苍穹,海内浮屠第一工”。今天,在我们赞叹释迦塔之伟大、折服于古代匠师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释迦塔毕竟是千年的建筑物,时光的流逝已经给它刻上了深深的皱纹,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也使它部分肌体受损,它已经明显苍老了。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单位虽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维修保护,但是它还能否继续挺立500年、1000年或者更长的年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