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4月14日电 震惊世界的法门寺唐代地宫当初开启时,出土了大量的古钱币。最近,陕西宝鸡市法门寺博物馆对存放20多年的地宫出土钱币进行了全面整理,明晰了其面目和价值,这些古钱币从此将受到安全的保护和科学的管理。
古钱币虽小,却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象征,每一枚 都有其自身价值。法门寺地宫出土钱币除13枚币质特殊、弥足珍贵的玳瑁开元通宝外,绝大部分为唐代的开元通宝铜钱。
开元通宝是唐代的主要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上有着特殊意义。唐初沿用隋五铢钱,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而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开元通宝”四字为隶书,由唐初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字体端正有力,制作轮廓深峻,精美绝伦,十分珍贵。
法门寺地宫的古钱币出土后一直堆置在库房,管理粗放,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摸清家底,法门寺博物馆最近开始有计划地开展古钱币整理工作,对每一枚古钱币进行登记上账,做到账目清楚,尺寸、称重准确。截至目前,博物馆共整理品相较好的古钱币9200枚。
法门寺地宫出土古钱币有了“电子身份证”
2009-04-14 三秦都市报1987年4月,在发掘法门寺唐代地宫时,从踏步漫道到地宫后室几乎“金钱铺地”,出土了大量的古钱币。这些古钱币虽小,却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象征。昨日记者获悉,文物工作者对这批古钱币进行了整理保护,并建立了电子文档。
据介绍,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古钱币虽然进行过简单清理,但一直堆置库房,管理粗放,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实施“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以来,为了摸清家底,对馆藏文物的管理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过渡,从文物保护的长远利益出发,自2008年7月开始,法门寺博物馆利用数据库建设的契机,有计划地开展了古钱币整理工作。
保护保管部集中精力进行拣选和分类,对每一枚古钱币进行登记上账,做到账目清楚,尺寸、称重准确。由于古钱币体量较小,直径一般为2厘米左右,很难在钱币上标号码,文物工作者及时购买了大小塑料袋上万个,标签纸张上千张,采取制作标签的方式,做到一物一签、一物一袋,从而避免了钱币粘连和锈蚀的影响。最后,按照一般文物数据库建设的要求,制作了电子文档。
到目前为止,法门寺博物馆共整理品相较好的古钱币9200枚,其中唐开元通宝8053枚,唐乾元重宝590枚,唐开元通宝背铸有“京”、“润”、“昌”、“洛”、“蓝”、“兴”、“洪”、“越”、“宣”、“襄”、“梁”、“平”、“鄂”、“兖”、“荆”、“样”等字478枚,唐开元通宝正面有墨书或墨书不清者47枚,汉五铢24枚,汉货泉8枚。这些钱币为研究唐代货币的铸造、流通以及唐代社会经济情况提供了最可靠、最丰富的实物标本,又丰富了博物馆藏品数量。(记者 赵争耀)
法门寺钱币整理完毕 13枚“玳瑁币”堪称世界之最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本报讯(记者 周艳涛) 1987年,法门寺唐代地宫被发掘时,从踏步漫道到地宫后室“金钱铺地”的情形让人震惊。法门寺博物馆工作人员近日对这些钱币整理完毕,其中13枚玳瑁币乃世界之最。
据悉,2008年7月,法门寺博物馆对出土的古钱币全面整理。在地宫中出土的古钱币近万枚,其中最为珍贵的是13枚币质特殊、弥足珍贵的玳瑁“开元通宝”。所谓“玳瑁币”,是用玳瑁(一种海龟)甲壳雕刻的“开元通宝”,是古代货币中极其罕见,极为珍贵的“玳瑁币”,它类似于“纪念币”,并不作为“货币”在社会上流通。这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也是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除了这些“玳瑁币”外,绝大部分钱币为唐代的开元通宝。开元通宝是唐代的主要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