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道场 >> 陕西 >>

盛唐物质文化集大成 法门寺国际研究成果斐然

分享到:

法门寺文物研究 再现中外交流史

  法门寺地宫佛指舍利和大量的金银器、珠玉宝石、秘色瓷、丝金织物、玻璃器皿和宫廷茶具出土,代表了中国唐代辉煌的最高成就。季羡林等著名学者将法门寺地宫文物,视为又一敦煌宝库,展开的国际研究,将对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宗教史、科技史、艺术史、中外交流史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这些文物不独等级高、品种多,有的甚至完好如新。”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强调说:“这是中国历次唐代文物发掘中最稀有的,它将为我们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其中包括宗教、工艺、雕塑、美术等多种学科提供了实物证据,对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新的意义。”

  佛教重宝再现于世,这是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姜捷介绍法门寺收藏着的珍宝时说,“馆中的四枚佛指舍利中,‘特级三号’佛指舍利是世界上唯一公认的一枚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特别值得一提,法门寺出土的鎏金鸳鸯团花纹双耳圈足银盆等8件珍贵文物,以唐文化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为申办奥运会,在奥运总部瑞士洛桑举办展出,引起巨大轰动。

盛唐文物发掘稀有 见证丝路繁荣

  法门寺博物馆大唐物质文化的集中发现,数量、精美程度都是世界之最。姜捷说:“法门寺博物馆馆藏数量虽然不是最多,但从拥有的等级以上文物占馆藏文物的比例这个数字来衡量,法门寺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界排名第一。”

  法门寺出土的八重宝函、鎏金双拢四箍十二环锡杖等佛教法器以及金银器、秘色瓷、丝织品、宫廷茶具等大唐珍宝。法门寺出土20多件琉璃器,在唐代琉璃器的价值比黄金还高。姜捷介绍,“其中的伊斯兰琉璃器是时代最早的几件,在世界琉璃器的考古研究中非常有意义,而且它们也是丝绸之路的见证”。

  丝绸之路的繁荣在唐代达到高潮。古罗马、西亚和印度次大陆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产品,传到当时的世界大都会长安,而法门寺地宫文物就是当时唐代长安文化艺术的精华。

从法门寺出土的唐代镂金刻花涂金银香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卜杜拉·马文宽认为香球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在唐代已传入伊斯兰世界,又从伊斯兰世界传入欧洲,对世界科学进步作出极为重要贡献。

  考古人员王亚蓉介绍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唐代熏球,盂内香料不会洒出,这种中国古代运用平衡原理制作的熏球技术,远远早于欧美近代航海航空使用的陀螺仪原理。

  法门寺博物馆副馆长任新来认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量金银器制作工艺来自中亚、西亚,纹饰也受西方文化影响。地宫出土的大量香料反映了丝路贸易的繁荣,以及丝路与法门寺的紧密关系。

唐文化国际研究 吸引佛教及学术界

  古代长安,在唐代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都会。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说,文化交流能促进彼此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能提高生产力,促使社会发展前进。

  法门寺文化,是法门寺及其在千百年来发展史上形成的丰富的文化积淀,是古代中国本土文化,与主要经由丝绸之路东渐中华的佛教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它的内容极其广泛,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独特的科学研究体系。

  季羡林说:在法门寺发现的物品中,有不少的东西表现出明显的文化交流的痕迹。比如,玻璃器皿、茶碾子、丝织品、梵文题记等等,有的是中国接受外来的技术又加以提高,有的是从中国传向外国,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就丰富了中外交流史的内容,能加深中国人民同外国人民的友谊与了解。

  1988年法门寺博物馆开放以来,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接连不断,曾经到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展出,先后在天津等国内其他博物馆进行异地展出。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再吸引了国际佛教界、学术界的目光。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指出,法门寺博物馆建馆,为创建法门学而努力建立起法门寺文化的国际学术舞台,海内外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唐密曼荼罗揭密、佛指舍利赴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和赴泰国、韩国供奉,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朝拜瞻礼热潮。法门寺学术研究百花齐放,硕果累累,不仅出版了上千万字的学术专著、文学作品和各类书籍,而且还拍摄了大量被称为经典之作的电视剧和电视专题片。

  法门寺历史文化、佛教文化、考古文化、文学艺术四大文化已超过地域,跨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中德合作保护丝绸 居世界领先水准

  法门寺博物馆馆长姜捷说,法门寺唐代地宫自1987年出土武则天等人供奉的700余件锦、罗、纱、绢、绮等丝绸物品以来,一直是海内外文物保护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批丝织品种类丰富,图案花纹手法多样,多由生丝织成。

  由于丝绸文物保护是困扰文物考古界的一大难题,陕西省考古所文物保护人员在与德国合作的情况下,对如何保护法门寺地宫丝织品等进行科研攻关。

陕西省考古所文物保护室副主任赵西晨说,为了科学地保护这些稀世文物,中德两国政府共同建造了我国第一座丝绸保护实验室,目前已攻克部分丝绸文物的保护难点,完成法门寺地宫10件丝织品的保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路智勇介绍,在攻克多层紧密粘连糟朽丝绸织物的揭展难题过程中,开发了纤维塑性变形能力恢复技术,成功解决法门寺衣物包块的揭展难题。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说:“在丝绸保护等等,应该说陕西在世界上已经是属于领先的,起码是世界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