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禅院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海河岸边天纬路26号,是天津地区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一所佛教寺院,也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该寺由新旧两院组成,占地l0600平方米。旧院建於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由名僧世高倡议、天津卫守备曹斌捐资修建,因供奉一尊高3.6米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故称“大悲禅院”。初建时规模很小,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後扩大,占地37.4万平方米。同治十一年(l872年),李鸿章淮军移住院内,为便於警戒,修筑了一座六角五层镇海楼。士兵为讨吉利,把大悲禅院更名为“大胜寺”。光绪二十六年(l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寺院遭劫破坏,僧侣四散。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在院内设“宝津铸钱厂”。1940年大悲禅院主持倓虚法师募款,於旧院东面扩建新院。新院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配殿和迥廊组成。山门高五米,悬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书“真如觉场”匾额。天王殿高十米,门上悬“古刹大悲禅院”匾额,为津门宿儒王襄篆书。大雄宝殿高l3米,是新院主体建筑,建在开级台基之上,前为宽敞月台,下为花岗石基座,黛墙朱垣,飞檐高翅。歇山顶上覆盖绿色琉璃瓦,门悬津门书法家华世奎“大雄宝殿”金匾。殿内供奉明代所铸高七米的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大悲殿高l2米,建筑面积136平方米。门上悬吴玉如“放大光明”匾额。穹窿藻井内供高3.6米的千手观音坐像。四壁绘佛祖悟道成佛故事壁画。殿外迥廊连接东西配殿,内珍藏魏晋以来铜、石、木雕佛像数百尊。清代大悲禅院佛事频繁,香火旺盛。
新院系1940年由现代名僧倓虚法师兴建。倓虚(1875.1963年),天津市塘沽区北塘人,俗名王福庭,法名隆楷。11岁就读於村塾,学《四书》《五经》。後随父学习商业。不久父母双亡,随即从军,学医卜星相杂技。1916年出家,赴宁波观宗寺依谛闲法师受具足戒,从谛闲法师专攻佛教天台宗教义。1921年至1949年,在东北、华北一带讲经弘法,兴办佛学教育,开辟弘法道场,先後创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营口楞严寺,重修青岛湛山寺。1940年到天津重修大悲禅院,修筑殿宇,装修佛像,历时多年。1963年圆寂于香港。 1985年,香港大北法师一行到天津大悲禅院礼佛,参拜了倓虚法师遗像,受到天津市佛教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大光法师向大悲院赠送了一批珍贵的经书,并将倓虚法师的舍利供奉在大悲禅院。1945年唐玄奘法师的灵骨几经辗转,迎至大悲禅院供奉,1957年又转赠印度那烂陀寺。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部分房屋倒塌,其馀建筑物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政府很快拨款,於l980年将全部房屋和佛像等修葺一新。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悲禅院内,松柏叁天,鸟语花香,空气新鲜,环境清静,为天津市佛教协会的会址。今天,来此修学佛法和游览的人,正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