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乐舞 >> 乐舞综论 >>

庙堂音乐的活化石

分享到:
   智化寺音乐属汉传佛教寺院音乐,又称庙堂音乐,是我国现存古老音乐之一.

   智化寺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初为“家庙”,后赐额“智化禅寺”。寺中,参禅念佛者称为禅僧,演奏佛乐者名艺僧。如今艺僧师徒相传已至第26代,智化寺音乐在管乐和法器的演奏技巧与方法上,五百四十多年来仍然保存了历史的原貌。

   智化寺音乐第26代传人演奏的曲目主要来源于《音乐腔谱》。此谱是智化寺第l5代传人永乾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49年)沙写的。这是一本工尺谱。谱中记谱符号、点板方式与民间不尽相同。而智化寺这种记谱方法恰与宋代字谱相同。其中点板符号”同唐代工尺谱一样。可见,智化寺的《音乐腔谱》虽为清代僧人抄写,但留有唐宋音乐字谱的痕迹。谱中曲牌来源不一,丰富多采。有与唐代教坊曲同名的《望江南》、《千秋岁》等,有与元曲相似的《山荆子》、《点绛唇》等。其中最多的是为宗教活动服务的曲牌,如《三宝赞》、《金字经》、《五声佛》等。

   智化寺音乐的曲牌分为只曲和套曲两种。单独演奏的曲牌叫“只曲”,若干首曲牌联缀演奏的名“套曲”。白天礼拜《华严宝仟》时用的套曲为《中堂曲》;晚上施放《瑜伽焰口》时用的套曲名《料峭曲》。套曲结构模式有所谓序、身、尾之分。如《料峭曲》的序曲为《好事近》,以《千秋岁》、《醉天平》、《滚绣球》为“身”曲,以《四季》为“尾”曲。这表明所谓套曲是由若干首曲牌按照序、身、尾的曲式排列组成,其中转宫换调都有一定规律。

   智化寺的音乐乐制,在办法会、作佛事时,一般由九位僧人诵经、礼仟、敲击法器,分别吹奏管二支,笙二串,笛二支,云锣两架,大鼓一面,饶、钹各一副,档子一面,镊子(小钹)一副。在管乐中,管为九孔(前七后二),笙有十七簧。根据北宋陈场《乐书》的记载,九孔管、十七簧笙为唐宋旧制。演奏时,管子处于领奏地位,要求忠实于原谱,以奏出神韵为佳,笙应富于节奏感;笛的演奏应自由活泼地穿插于旋律之中。各种乐器的演奏者,既相互照应又各自发挥所长,既避免单调齐奏又不得有乱章法!以此体现智化寺音乐的独特风格。

   智化寺音乐的宫调有四调,艺僧们称为“正、背、皆、月”,即正调、背调、皆止调、月调。其中“皆止调”,据考证,就是唐代已被讹变为“歇指调”的“褐石调”。“月调”就是唐代“越调”的“越”字之讹。至于“背调”很可能就是唐乐中的“背四调”。可见智化寺音乐四调中有三个调名是与隋唐音乐相同的。

   智化寺音乐在乐谱、乐器、乐调、曲牌以及演奏技巧和方法上,都保留有唐宋燕乐甚至上溯到更远年代的一些乐制。正由于智化寺音乐在教授方法、演奏技巧方面,坚持师徒相承,口传心授,不许随意变易的神圣性和特殊性,所以时至今日依旧保持佛教音乐特有的远、虚、淡、静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