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简述《中论》空的思想

分享到:

     虽然佛教各宗派都主张“空”的思想,但各宗有自己不同的解释。不仅佛教以“空”为根本思想,外道也主张“空”为万物之本。比如,外道主张断灭空、小乘主张人空、大乘主张人法二空。由此可见,诸家虽然皆说诸法是空,但仍然有个“空”而存在,既然有个空即非是毕竟空。而今言《中论》所说的“空”与诸家主张截然不同。不仅说一切法是空,而且空亦是空。此“空”并不是外道所在地说的“虚无空”,而是对有、无的双重否定,说虽有非真有,虽无非真无;有不是真有,因无而说有,无不是真无,因有而说无;这种非有非无的中道思想即是“空”。因此,《中论》所主张的“空”是一种中道思想理论。在《中论》中观“空”的意义可从三个方面展现。首先开篇明“八不”,因此八不中道是体现当体空的意义。其次以“二谛”思想说明世出世一切法皆是假名相待而成,以此体现了假名空的意义。另外本论莫不体现了一个缘起性空的理论,因此说诸法本来自性寂灭毕竟是空。研究《中论》如果不能很好的体会和认识这三个关键问题,那对于《中论》的中心思想是很难正确掌握。只能更生邪见,成为已见未除重生见。

一、以八不中道明空

《中论》开篇明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之八不偈颂。表明了本论的中心是阐述“中道”。所以名为《中论》者,“中”即是正而不偏的意思,凡是有无、生灭、断常等皆是两边之见,非是中道。唯有“八不”理庥才是不偏二边的中道正观,故名《中论》。因此,八不中道是对《中论》最好的释题。今所言“八不”者,是否定之意,否定一切诸法的实有自性,标明诸法的中道第一义。学人若能如此体悟诸法缘生如幻、自性不可得,即是体悟了诸法实相。

“八不”是对治四种执著,破一切邪见而开显中道实相。今言不生不灭者,是对治凡夫的有无之见而言,凡夫认为诸法之生灭是实有,故今言虽生而实无所生,虽灭亡而实无所灭。不常不断者,是对治声闻人之涅?是常见。因为声闻二乘怖畏生死而急断烦恼,证得永恒常住涅?。而今言烦恼本空无可断,涅?无性非可证。不一不异者,是对治外道人我见,因为外道执有神我与阴一体或异体。今明人法二空,故不可说是一或是异。不来不去者,是对治初学大乘有所得见。初学大乘之人执著于诸法有所来有所去,而不知诸法实相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故今明八不对治此四种邪见明一中道实相。所以《华严经》云:“文殊法常尔,一切无畏人,一道出生死,更无异趣也。”

虽说“八不”,其实只说不生不灭二不,虽说不生不灭,关键在于“不生”。如果一法不生,则法无所灭,即是不生不灭。若一法不生不灭,则一切法无有生灭、断常、去来等一切是事。扫以说“不”是总破一切邪见。今言“不生”者,是说一切法本来不生,横遍十方、竖通三世。所言“生”者,是对“灭”而言。从世俗谛讲,诸法是相待缘起,假名言说,诸法假缘而生,假缘而灭,即是生灭法。有生灭则一切法成,非断灭之见。若从第一义而言,诸法本来清净,虽生而无所生,虽灭而无所灭。离生灭则无法可生。如《中论·去来品》中说:“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不可得。”说明诸法若已有去,则无有去法,因为已经去过子,则不名为去。如果说还没有去时也不名为去法,因为未去之时不名为去。若诸法离开了已去和未去而有去法者,则一法有二去。一法有二体者无有此法。所以说诸法在已去、未去、去时三法皆不可言有去,岂能言有法生。又如《中论·成坏品》云:“法不众自生,亦不从他生,不从自他生,云何而言生。”说明诸法自己不能生自己,法若能自生则生生无尽。故不自生更不从他生。因为,对自而言他生,若无自何有他,自他相待而言,更何况对自而言他生亦是自生,自生不名为有生。因为两法相待才可言生,因此他亦不生。自他合为共生,今三法皆不能生,那有生法可言。以《肇论》云:“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而不离动。”《大智度论》亦云:“诸法不动,无去来处。”皆说明动静去来不相离异,动中求静者,动而常静,因静不离动,来不离去,来去动静本自不生,名为法空。

若能如此观诸法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者,则为中道观。《中论》所明空观即是中道观。因此《中论》的八不中道意义就是渚法实相。故《肇论》云:“性常自空谓之性空,性空曰法性,法相如是,故曰实相。”所以说诸法实相即是空相,空相即是中道实相。因此《中论》所说的“空”即是中道实相。

 二、依二谛中道明空

《大乘玄论》云:“二谛者,盖是言教之通诠,相待之假称,虚实之妙寂,穷中道之极号。”此即是说明二谛皆是言教,是相待之假名。诸佛为了开示众生悟入实相中道第一义,故方便言说。因此《中论·四谛品》云:“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以第一义谛。”此说明二谛皆为谛者,是因为一切法本性自空,而世间人颠倒计度虚妄分别为实有。故从世俗法说为实,但二乘圣者真实知道一切法皆空无有自性。对于圣人而言第一义是实,因此说二谛皆是言教。对二种人而说二谛法。若能悟此二谛皆是言教方便,则证入中道第一义。故《中论》云:“若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这说明第一义是因言说,言说即是世俗谛,扫以若不依世俗法则第一义不可说,若不得第一义,则不能证涅?。因此二谛是证入涅?中道的方便法门。

在二谛中,有于谛、教谛二种二谛。所言于二谛者,即是说诸法未曾有无,而于凡夫名有,故万有不失。于圣人是空,故有佛无佛性相常住。教二谛者,是说诸佛菩萨了达诸法未曾有无,为化度众生故,说有无二教,为了使众生因此有无而悟入非有非无,故有无是教。今以初章义而言,他云:有有可有,则有无可无。故有不由无,无不由有;有是自有,无是自无。今云:无有可有,则无无可无。无有可有,由无故有;无无可无,由有故无。由无故有,有不自有;由有故无,无不自无。有不自有故非有,无不自无故非无。此非有非无即是二谛中道。

言二谛中道者,有三种中道:以世谛假说生灭,假生不生,假灭不灭,不生不灭,名为世谛中道。对世谛的生灭是假,说真谛是不生不灭,此不生不灭非自不生不灭,乃待假而言,故非不生非不灭是真谛中道。既然世俗谛是无生灭生灭,岂是生灭。真谛生灭无生灭,岂是无生灭。故非生灭非不生灭名二谛合明中道。由此二谛中道而明诸法无生列灭,自性本空。如《中论·四谛品》云:“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无人亦无处,佛亦无所说。”说明了诸法本空,佛依二谛说法,是为了灭众戏论,戏论若灭,则佛亦无法所说。因此,言亡虑绝、心行处灭、离四句绝百非之毕竟空寂,即是二谛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