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对妇女的态度从来都是肯定的,客观公允的,对于女性的优点、缺点都有所指出,女性加入教团也得到了允许。北传佛教史中,从晋朝女尼净俭开始,一直有女众僧团。唐朝时期比丘尼人数曾达到50万。但在南传佛教中,女性的地位一直很低,南亚一直没有比丘尼团。各国历史、经济、文化传统不同,男女地位关系甚为复杂,当今世界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佛教妇女被卷入其中,她们站在女性佛教徒的立场上诉求女性信仰的权利、修行的权利和应有的宗教地位。
世界佛教妇女的境遇
世界佛教妇女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各国妇女在宗教地位上虽然情形不同,但总体而言是低微或者弱势的。主要呈现的普遍性问题是:缺乏良好的教育,对于宗教教理不能独立、深入的研究,在信仰上属于被动接受者;经济不能独立,或者生活艰辛,没有能力建设自己的教团或宗教互助组织;宗教上层多为男性,对女性存有偏见,排斥女性的组织化、理性化宗教活动;历史传统制约她们积极主动参与佛教活动,保守的宗教修行被自觉维护。
佛教国家中的宗教领导,传统上是由比丘掌握。比丘被视为人类发展的理想模范,更在金钱上,被以妇女为主的信徒们护持着。大约在11世纪时,比丘尼僧团在印度及斯里兰卡消失了。早在5世纪,比丘尼僧团由斯里兰卡传入中国,而后又传到韩国与越南。在这些国家,比丘尼传承绵延不绝,繁盛依然。
根据释慧空(国际佛教妇女协会创办人)的解释,佛教传统中的尼僧地位,似乎与戒律传承与否紧紧相扣。无论是不是巧合,在有具足戒传承的社会,尼僧的教育程度与地位也较高。而在有沙弥尼戒传承的地方,尼僧被视为僧团的一员,但所受的待遇都不尽平权。在没有具足戒甚或沙弥戒传承的地方,例如南传佛教国家缅甸、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泰国等,与比丘僧相较之下,妇女在宗教界的地位,更显低下、卑微。然而,妇女在佛教中的卑微地位,不尽然是因没有具足戒,就算有具足戒的传承,妇女有时仍被排挤,妇女的需要有时仍被忽略。例如,尽管在汉传佛教的传承中,妇女享有受具足戒的权力,但在宗教权力体系中,妇女明显处于依附地位。偶有豪门妇女隐身幕帏之后,产生一些影响。总体看,几个世纪以来,绝大多数的妇女在佛教机构中都是无声、无权的。今日,各国社会结构在不断变化,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妇女的宗教地位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有些地区还是非常显著的。
几十年来,佛教在欧美各国发展较快,白人佛教徒据说已达100多万,欧美的佛教妇女所面临的宗教环境相对优越,但就妇女佛教组织和佛教领袖两个方面来看,妇女的作用还是不显著。
对佛教妇女运动的评价
从1987年于印度菩提伽耶举行第一届国际会议之后,国际佛教妇女协会不断努力,为全世界的佛教妇女谋求福利。国际佛教妇女协会至今已经吸引了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个会员以及支持者参与,代表全球近3亿佛教妇女的国际佛教妇女协会成员,通过跨文化、宗教领域的会议交流,探讨如何有效解决人性的问题。该协会分别在印度、泰国、斯里兰卡、拉达克、尼泊尔、美国、中国台湾等地召开的区域性和国际性会议。至今亦维持隔年举办一次国际会议的惯例,透过会议结合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传统、不分僧俗的佛教妇女,就彼此感兴趣的课题广泛交流。讨论过有关佛教妇女在教育、灵修、职场、社会服务、两性平权,以及如何促进民族融合、世界和平等议题。国际佛教妇女大会的主旨,即是提供佛教妇女机会,特别是鼓励发展中国家的佛教妇女,开展各种活动来改进她们的处境。
就草根性活动的层次而言,国际佛教妇女协会建构了一个沟通全球佛教妇女的重要网络。相关活动包括鼓励对佛教妇女历史或其它相关议题的研究与出版;支持妇女们从事教育活动,设立闭关中心、训练中心、妇女保护所;协助会员于当地举办会议及成立讨论团体等活动。为所有佛教传统中的妇女争取创造平等的机会,是国际佛教妇女协会的重要工作。历届会议纪录的出版品受到全球瞩目与赞誉,例如《佛陀的女儿》、《跨文化的佛教妇女:证悟与实修》、《创新的佛教妇女:力争上游》、以及《和平缔造者——妇女》;影片《喜马拉雅的慈悲》、《佛教妇女:一体与多元》等,帮助妇女改善生活、增长见识。
应该说世界佛教妇女运动和西方的女性主义有一定的关联性,女性主义是女性自主,提倡独立、自由、平等的主张;这是个巨大的社会运动,而且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众说纷纭,所以并没有所谓正统的女性主义者,有的是许多不同的学派和主张。这是—个多元和分化的运动,从最极端的大女人主义到温和的主张男女互助平等都有。佛教徒与女性主义者,有着两者都关心的共同议题,例如:自我探索、社会公义、对人类体验的理性并有效率的觉知。而同时,佛教与女性主义的思想系统,又暗藏着很大的不同。例如,传统佛教着重来世的苦乐、无常、证悟,而西方的大众文化,却强调感官娱乐,世俗名禄、眼前的收获、今生的快乐,这无疑是很强烈的对比。美国文化鼓励自尊、自我成就、自我满足,大多数的佛教徒却视执著自我为无数问题的根源。佛教妇女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过程,不论是否定、重设、或融合,既是种机缘也是种奋斗,都是在建立有意义且创新的文化交流。
显然,佛教妇女运动的组织者们是深受世俗社会影响的,她们多数都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能自由表达自己的主张。当然,她们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宗教经验,利用宗教智慧来争取信仰和世俗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