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试论佛教“平等慈悲”理念的现世价值(2)

分享到:

  可以预见,若能高扬佛教的“平等慈悲”理念,以及相关的具有社会伦理意义的道德规范,使之普及于民众之中,渗透到各类人际关系之中,必将有助于缓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对立乃至敌对的关系,有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谐、诚信的关系。

  (二)调适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促进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和平和发展。如果说,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则不仅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调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类赖以生存与延续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全面的良好的保护。大量事实表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类有时也会走上一条与自然相抵触的道路,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甚至野蛮的掠夺,正在严重地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改变人类生息长养的生存环境,从而也就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目前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和尖锐性,但是在认识深度上有待提高,在价值取向上有待调整,而在这些方面,佛教“平等慈悲”理念也有一定的参照价值。佛教基于缘起论而高唱的尊重他者、尊重异类、尊重生命,众生一律平等、众生悉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的众生平等观,从根本上承认他类生命的生存权利,这不仅和那种滥杀异类、任意糟蹋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行径不同,也有别于那种以为保护环境是人类对弱者的怜悯、恩赐的观点。佛教的众生平等观,既和“人类中心主义”不同,也有别于“环境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基于众生平等的理念,佛教还提倡素食、放生等行为,这既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精神康泰、清心少欲、澄心静虑,也有利于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可见,若将佛教众生平等的理念应用、落实于生态学,无疑将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生态伦理学说。

  结语

  总之,当今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及其引发的矛盾,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涉及社会、经济、制度,也涉及科学技术,还涉及人类的心智。佛教可以从某些方面提供世俗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所缺乏的解决思路,这就是高度重视人自身的心灵建设,以调整人的价值取向,改变人的心态,转换人的意识,提升人的智慧,从而有助于人类社会诸多矛盾、问题的解决。由此,我们还想再次强调,佛教“平等慈悲”理念要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就需要深入挖掘自身的思想资源并作出应机应时的阐释,需要不断加强对现代社会的关注,需要对社会新出现的重大问题作出及时的应对。我们认为,佛教“平等慈悲”理念无疑是具有现代价值的,而佛教“平等慈悲”理念在现代社会的真正落实和充分展示,关键在于人们的努力,也有待于人们的努力。

  参考文献: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吕 澄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年

  《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 智敏上师著

  《法雨清流》 夏坝仁波切著

  《大智度论》,《大正藏》第25卷

  《大乘义章》,《大正藏》第44卷

  注:

  1 《古尊宿语录》卷33下,中华书局,1994年。

  2 《大乘义章》卷14,《大正藏》卷44,743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