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佛教内的男女平等问题(2)

分享到:


  然而,在世人眼中纯属偶然的自然不平等,在佛教看来并非无因。在佛教的轮回说中,人在这一世中的境遇好坏,实际上是由其先前世中的善恶业力所决定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一种因果决定论。但在应用这种轮回说的因果决定论时,一定要谨慎,即不应将其用来说明社会性歧视的合理性,如不应用来论证男女不平等的合理性。

  在传统的观念中,得男身是福报好,得女身是福报差。这或许可从客观现状中找到一些依据。如从生理学常识来看,女身有每月一次的麻烦,有生育时不可避免的痛苦。因此,女身显然比男身有更多的麻烦和痛苦。所以,假如人在轮回中能自由选择男女身,那么或许会有更多的人愿选择较少麻烦和痛苦的男身吧。或许这就是男身比女身优越的一个考虑。(当然,古人也意识到,说男身的福报要比女身好,这是就整体而言,若从个体看则不一定。如男性乞丐与皇后公主、男性白痴与才女,以至体弱多病的男性与身体健壮的女性相比,福报优劣则又另当别论。)

  但如果基于这种因果福报的观念,将女性的所有弱点综合在一起(如女身多麻烦痛苦,女性受教育少素质较差等),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产生的女性问题综合在一起,得出“男尊女卑”的结论,由此来论证男女不平等的合理性,这是现代人所不能接受的。而当代的现实也会对这种结论提出致命的挑战。因为在当代女性中,尤其是在当代独生子女中,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并不在男性之下。如仍以因果福报来解释,这是否说明时至今日,因缘变迁,女性已不再是一个福报差的群体了?至于生育痛苦,若从个体福报来说,似乎是福报差;但从对人种延续的意义来说,则是女性在作出牺牲。所以,从对社会的贡献来说,这恰恰表明女性为社会作出了更多的贡献,因而这决不是一个女性应受歧视的理由,而应是一个女性应受尊重的理由。如以此作为歧视女性的理由,这是不能为现代道德所接受的。

  这样一来,男女不平等就完全没有任何合理性了。

  佛教的社会参与乃至生存方式,都应遵循缘起论,即依据一定的时代和社会之“缘”来决定自己的表现形式和社会活动方式。例如,当佛教传到了欧美,佛教即使在表现形式上,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佛教形成了巨大的差别。以美国佛教为例:“为适应美国青年的需要,有些寺院的会议大厅比寺院本身还大,有的甚至能容千人。在这些会厅里,地板磨得很光,青年人可以在里面打篮球、开舞会、办宴会、看电影。寺院不仅发挥著传统宗教作用,还成为青年人喜欢汇集的文化中心。在祈?#092;形式方面。有些佛寺里,信众在祈?#092;时仿照基督教礼拜时唱圣歌的方式唱佛教颂歌,在方丈讲经或授五戒时用钢琴伴奏;有些佛寺里,留著长发、穿著牛仔裤的青年在靠背椅上打坐,用英文念经,因为人们注重的不是祈?#092;的仪式,而是相信可使其获得解脱的教义。”[1]

  “缘起”的本质是“性空”,一切“缘起法”都“性空”。因此,只要能生起菩提之“心”,则形式上完全可以“无所住”,即不执著任何特定的形式。佛教内的男女不平等,或许在历史上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但时至今日,时代和社会都已发生了巨变,若仍执著此法实有,不可变更,那似乎就违背了“缘起性空”的道理了。

  从教团的实际情况来说,老一代的比丘和比丘尼都生活在一个女性受歧视的时代,因而都能对男女不平等的状况习以为常,安然受之。而年青的僧尼都出生在一个尊重女性、提倡男女平等的时代,因此,一般而言,女众不能容忍受歧视,而男众更愿尊重女众。由此或许可说,佛教内部提倡男女平等的时机也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