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这短短的三句话就包括了五乘修行的纲领。佛法这么妙啊,我们可细心领会,语言这么简单,内容这么丰富。
下面我们谈一下这首偈颂是我们四众弟子必须修行的纲领。首先我们说学佛先学作人。太虚大师说得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目前有些人天天跑庙,烧香,拜佛,希望发财,甚至于希望赌博得胜,希望炒股能赚钱。这种人佛菩萨会不会保佑?如果这样都会得保佑了,那把佛菩萨说“歪”了!你要想得财富,应该寻正道,因该按因果规律办事,那么你就应当把你的财富拿来布施,拿来救济,你一个人,你一家人吃喝玩乐,穷奢极欲,还要更发财来满足你的贪欲,这可能吗?这个符合因果规律吗?决不可能,佛是觉悟了的人,佛不是神,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修成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觉悟了就是佛,迷就是众生,我们虽然迷着,但我们的自性是佛啊,我们的自性本没有失啊。所以,我们去掉了妄想执着,我们就可以成佛,学佛是很平常的事,并不是神秘的事情,人人都该学佛,人人都可以学佛,人人都可以成佛,这个道理必须明白,这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的,佛陀是希望大家都成佛,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就是希望一切众生都往生净土,在这所大学里学习,通过去掉我们的种种贪瞋痴,然后精进学佛,最后人人都达到佛的境界。所以很清楚,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的思想,言论,行为,也就是以佛为师,佛就是我们的导师。在我们这个世界,佛灭度了,我们要以戒为师,这个七佛通戒偈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我们的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都是从这个七佛通戒的基楚上发展起来的。我们要以戒为师,你才能由迷返觉,你才能去妄显真,你才能由凡夫进入圣人的领域,凡夫是不觉,二乘圣人是自觉,但是不觉他,因为他没有众善奉行,而菩萨是自觉觉他,但是觉行还未圆满。所以,学菩萨修行是种菩提因,最后的果报就是成佛。
佛法是指导人生,指导生活,佛法是面向现实的,佛法绝不是迷信,佛法绝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离世间但高出于世间,这个觉字就是高出世间,如果与世俗同流合污那就不叫佛法了,佛法给人信心,给人力量,佛法引导人走一条利己利人,修福修慧,幸福圆满的人生道路。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是做人的准则,也是佛法的基础。所以,不能把他看得很寻常啊!唐代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公案。白居易是唐代很有名的一位诗人,学者,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当年在杭州当刺史的时候,他就很仰慕鸟巢禅师的大名,他就专门去在拜访鸟巢禅师,想向他请教佛法。这位鸟巢禅师没有住庙子,他在一棵大树上居住,所以人家就叫他叫“鸟巢禅师”,他住处象鸟窝一样。鸟巢禅师他是很有境界的人,白居易一见到禅师就说:“禅师啊,你住得那么高,在树子上这太危险嘛!”禅师说:“我倒不危险,你才危险,因为你在做官,高官必险嘛!”白居易又问禅师:“什么是佛法的要领呢?”禅师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你这两句话,三岁儿童都知道。”鸟巢禅师说:“三岁儿童虽晓得,八十老翁还做不到啊。”
这就是佛法的要领,学佛的下手处。我们要学佛,必须要遵守这两条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善”与“恶”的标准是什么?从佛法的观点来说,利人就是善,人己两利,我们作的事又利人又利己,你这样作了有利于你现在,你也得到利益了,别人也得到利益了,又有利于你的下一世,因为你种了善因嘛,你当然就会得到善报,这是一类。还有能够进一步的做到损己利人,自己受损害希望人家得到利益,为了成全人,自己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个看起来,现在他吃了点亏,但是,这种人受到社会的尊敬,他感化了很多人,那就是功德啊。从现实来看,从未来看这种人当然就很了不得啊,能够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他种了这个善因啊,他未来的善报当然会很大。什么是恶,你损害别人的生命,财产,名誉,地位,种种利益,当然人家受害了,你也脱不了手,是迟早的问题,国法不容许,舆论要谴责你,因果更不会饶恕你。
我们再来分析,这种人损人而并不能利己,比如说毁谤别人,造谣诬蔑别人,别人当然受了损失,你也得不到利益。从现在说,别人把你看破了,不会对你这个人再有好感和信任。从未来看,你种了恶因,未来受一定的果报,这是损人而不利己。
还有一类,损人而利己,比如强盗,别人的财物你拿来据为己有,你得到利益了,你发财了。从现实来看,既然种下盗窃的因,必定难逃贫穷困苦的果报!
所以说损人来利己的,不论从现实,未来看都是要受恶报的。前面说了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的业因,而六道轮回正是十善十恶的果报。因为你既然种了因,就必然会有果,我们这个身体就是果报身,就是来受果报的,你种了十善十恶的因,当然就会在六道轮回里受果报,比如说善道来说,上品的善就生天道,中品的善就生人道,下品的善就生阿修罗道,这就是三善道。恶报来说,上品十恶,堕地狱道,中品十恶,堕锇鬼道,下品十恶,堕畜牲道。
这个就是善恶业因与六道轮回的关系,非常这清楚的。下面想再谈一下“自净其意”这句偈语,看来很简单,实际这四个字就是佛所说的一切心地法门的要领。佛法叫心地法门,就是对治我们的妄心,也就是净化我们自己的妄想,本来众生都有佛性都是佛,但是妄想执着就不能证得。所以,佛出世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去掉妄想执着,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从哪里下手?就是从自净其意下手。所以佛经上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一切佛法人人都本来具足,也不是佛给我们的,本来具足,但是妄想执着把他蒙蔽了就不能证得,如果你到心外去求法,那叫外道啊,这叫做舍父逃走。我们本来就是佛的儿子,佛就是大法王啊,你不在佛那里求法,你跑到外面去,也就是人人都有一颗衣里明珠,这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你身上有夜明珠却跑到外面去讨口,这就叫舍父逃走,舍弃自己的父亲到外边去讨口,不晓得衣里有颗明珠,你就不晓得自心是佛,是心可以作佛。所以,自净其意就是我们学佛的下手处,说简单一点就是“去妄”,就是去妄心。真心就如一面宝镜一样,这个宝镜的功能能够照天照地,无所不照,这个就是我们的真心,与如来是一样的,具有如来那种五眼六通,三身,四智都齐全的。那为什么我们拿不出来呢?这就是妄想执着,就像一面镜子被厚厚的尘垢盖着一样,当然他的功能就显不出来。学佛就是从自净其意下手,就是从去妄心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