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佛教的定义

分享到:
从“佛教‘的字义上来讲,固名思义是佛的教育,佛的教导,佛的教学,佛的教诲,佛的教法。其定义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以达究竟解脱的教育。

佛教博大精深,源运流长,它起源于印度,而光大于中国,自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传统文化相交融,在隋唐时期已形成中国文化的主流,两千年来,历代高僧倍出,佛门硕德不计其数。在人文历史上对伦理道德的提高,挽救世风民心起到了不可抹_灭的作用。至于修行证果,成正等觉,离苦得乐,圆成智慧,更是佛教的精义所在。

佛是智慧和觉悟的意思,佛教是让人们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以达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我们首先看这个“教”字。“教”是孝的文化,它由“孝”和“文”组成。“孝”是会意字;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字,意思为祖先与子孙的关系,即祖先与后代为一体,是一不是二,“孝”是没有代沟的,祖先代表过去,后代表示未来,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本是一体。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整个宇宙不过是一个“孝”字的扩展。“教”是孝的文化,教我们做什么?古圣先贤们的经典著作都是教我们如何做人;而做人的第一步即是从孝做起。颜语云:“孝当谒力,非徒养身”,“百善孝为先”。中国儒家文化的思想基础建立在孝道上,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著《孝经》十八章专论孝道。西汉武帝用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实行“举孝廉”之制。“举孝廉”是把孝顺廉洁之人推举给朝庭出仕做官。并把曾子所著的“孝经”做为士大夫们的必读之书。古人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试想一个连自已父母都尽不到孝道的人,能为国家尽忠吗?中华民族只所以五千年来能繁荣昌盛,中国传统文化只所以光辉灿烂历代不衰,实在讲与古圣先贤所弘扬的孝道精神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孝的文化就没有今天朝气蓬勃的中华民族,至善圆满地佛陀教育也不会在中华大地上掘然兴起,以致扎根开花,硕果累累。佛教传入中土,只所以能在我国发扬光大,是因为佛教的甚深微妙之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东西方圣哲的心法是一不是二,此心同,此理同。

我们知道《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它是佛陀在忉利天为其母摩耶夫人所说。而经中当机者是大愿地藏王菩萨。地,广大无垠,厚德载物,只有给予,无有索求,此本菩萨胸怀,以地喻心,是为心地,藏乃宝藏。心地的宝藏即是孝道,唯有孝敬才能开发我们自性心地上的无尽宝藏。孝是性德,唯有性德才能开发自性。朱子治家格言上讲:”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孔老夫子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为一体,没有分割,一心真诚的纪念,即是自性的一念相应,我们连远祖都念念不忘,哪有不孝顺眼前父母的道理呢?孔老夫子的教育是一世的教育,从人道开始,教给我们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是三世的教育,也是从人道开始,教给我们世间和出世间一切法。在佛法修学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等五大科目中,以《观无量寿佛经》中的净业三福为基础,而三福的第一条即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可见,孝不但是做人之本,也是成佛之根。《增广贤文》上讲:“孝悌为先务,本立而道生,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孝养父母不是说给父母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就尽到孝道了,要发自真心,孝是自性真心的流露,古人讲:“孝子原心不原迹,原迹世间无孝子”。孔子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夫孝者,善述人之事,善继人之志者也”。颜语云,“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孝行更笃”。而佛陀所讲的孝养父母更为广泛,它包括了三方面:

(1)养父母之身,(2)养父母之心,(3)养父母之志。

儒家虽然讲孝也包括了这三个方面,但佛教对此阐述更为深刻。根据自已的实际条件,尽心尽力给父母提供优越舒适的生活条件,即为养父母之身;更重要的是养父母之心和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心者,是让父母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亦即时时事事要恒顺父母。颜语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说即使父母的某些言语行为错误,我们也不要与其顶撞,正所谓“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我们要用善巧方便从侧面向其解释劝导,用自已的智慧让他们认识正法,进而修学正法。“名士晚年皆归佛”最好能把他们引入佛教大门,我们通过对他们身心的调理,使堂上二老有个幸福快乐的晚年,在经声佛号中度过自已的余生,找到他们精神的归宿,命终驾返西界,往生净土,才是做到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者,即是自已的作为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亦即能养父母之志,才算做到了“孝”。这也是在孝道中最难做的一条。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在老人面前所立的志向,即是父母不在人世也要努力去完成才算养父母之志。譬如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成就学问,成就事业,成就道德,我们要扪心自问,按父母的愿望去努力做了吗?我们如果努力的做了,由于资质低劣或者其他原因,没有达到父母的理想,养父母之志你也算做的差不多了。父母希望子女团结,兄友弟恭,家庭和睦;如果我们弟兄不和,家庭矛盾纠纷就是不孝,父母希望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尊敬重道;希望在工厂机关听领导的话,团结同事;如果你到学校不认真读书,调皮捣蛋,在机关不好好工作,当职工不服从领导,或领导不爱护职员,就是不孝,就是违背了父母的愿望。如果父母希望我们好好学佛,好好修行,我们能如理如法修学,将来成佛成菩萨,就是大孝,所谓“一人成佛,九族升天”。所以我们对这个孝字一定要认真休会,它所包括的内容一定要明白。我们兄弟和睦,工作认真,奉公守法,事事恒顺父母,不让父母操心担忧,父母对自已寄予的厚望努力精进去完成,就是孝顺。

孝顺父母的人一定会尊敬师长,古人云,’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孝顺父母的人,一定会尽忠报国,这是孝道性德之大用,把“孝”字扩充开来,通过孝敬自己的父母,你的慈悲真心自然显现,你会孝顺世间一切众生的父母,尊敬恒顺一切众生,所以“孝”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真正做到“孝”,把“孝”做的究竟圆满只有佛陀,因为孝道如果做得究竟圆满了,你也就成佛了,即是等觉菩萨,因为他们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孝”亦尚未圆满,他们还未成佛,他们还在努力地去做。所以佛在说《地藏经》前放百千亿光明云,指出十种,第一种即是“大圆满光明云”,大圆满是我们的真如自性,而我们心地中的真如本性只有用孝道来开启。《地藏经》是入佛初学之法,其中心内容是孝亲尊师。孝道就是大圆满的大根大本,一切圆满从这里开始,无论是做人,做罗汉,做菩萨还是做佛。世出间法的修学都是建立在人道上,而人道的根基是孝道,无有孝道也就无所谓人道,如果连一个人都做不好,试想你能成菩萨成佛吗;由于孝道的重要,所以我们在讲“教”字的同时,把“孝“字发挥给大家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