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中国佛教的未来(2)

分享到:

   正是在这种悲田利生思想的指导,中国佛教历来非常重视对慈善事业的投入和推动。从南北朝时期收养孤老的“孤独园”、布施僧俗的“斋会”、隋唐时期信行法师创立的救急济难的“无尽藏院”[5]、唐朝时的慈善医疗机构“悲田养病坊”[6][7]、宋代的“居养院”、义冢、甚至埋葬贫民死者的“漏泽园”等[8],都是佛教积极入世,利乐有情的最好写照。

   佛教有如此优良的慈善理论和利生传统,但在近代由于国力不振,法运衰微,这些传统也逐渐消失。眼下是中国佛教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寺院经济已大大改善,这也是对慈善事业大力推行,通过慈善事业这个切入口,带领佛教走入社会、服务人群,推行人间佛教的最佳时期。“欲为诸佛龙象,先为众生马牛”,我们今天不仅应该做传统上的慈善,而且还要把佛教慈善赋予现代意义,我们要积极从事“今菩萨行”:在扶贫、教育、心理咨询、家庭服务、临终关怀、孤老照顾、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推进,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稳定、世界和平做出新的、长期的贡献。

   在这次的四川大地震自然灾害不期而至之后,中国各地佛教界自发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捐血或亲临灾区一线实施救援,在救灾上表现出了空前的速度和力度,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灾难刚刚发生后,什邡罗汉寺接纳了1000多灾民,免费为3000多人提供饮食、热水,并临时把寺院变成妇幼保健院迎接灾区新生儿的降临;重庆华岩寺住持道坚法师在失去几位亲人的情况下,依然顶着悲痛,带领医疗队深入第一线奔走救人,安抚灾民;祖国台湾佛教界的佛光山、慈济、法鼓山等都迅速行动给灾区给予最大的关怀、最大的支持;上海佛教界、广东佛教界等都举行了大型赈灾义演活动,筹集巨款,送往灾区。当佛教界的这些善举通过现代传媒报道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无远弗届,非常巨大,这为佛教形象的提升,为佛教未来的健康发展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弘法”和“利生”是佛教在未来健康发展的两个巨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做好慈善利生事业是佛教走向人间、扎根人间、净化人间、解脱人间的最佳途径,这样既可以避免近年逐渐出现的佛教贵族化、商业化、市场化、利益集团化的趋势和享乐思想的抬头,使佛教资源真正接受社会监督,做到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也可以把佛教慈悲济世,拔苦予乐的光辉形象深深根植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原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建造一个更加平等、更加和谐的严净国土而奉献力量。(作者:释延续)

--------------------------------------------------------------------------------

[1] 参阅陈荣富:“《黑格尔法哲批判》导言不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奠基之作”,《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2期,总第110期。

[2] 参阅太虚大师《人乘正法论》

[3] 参阅太虚大师《从巴利语系佛教说到今菩萨行》

[4] 参阅李林“中国佛教史上的福田事业”,《法音》,Issue 12, 2005

[5] 参阅李昉等编著:《太平广记》,卷439。

[6] 参阅《唐会要.病坊》,卷49。

[7] 参阅《旧唐书.武宗本纪》,卷18上。

[8] 李瑾明:“宋代社会救济制度的运作和国家权力——以居养院制的变迁为中心”: 《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