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佛教幸福观今论——王建光

分享到:

  如何求得人生的幸福,这是一个古老而长青的命题。在当代社会中,净化心灵使自己不对万物起贪着之心,以恢复人性自然的本来面目和向善的本性、求得真正的人生幸福,这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佛教是人类的一种文化遗产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其人文价值有着更为宽广的应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而言,佛教幸福观的精髓已经成为人生的精神食粮之一。佛教作为当代社会大众有益的、值得亲近的幸福法门,把幸福概括为:(1)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2)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3)文明高尚的社会行为;(4)积极负责的人生理想。佛教的幸福观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借鉴和利用。

  一、幸福法门长青树

  判断佛教的幸福观是否有现代意义,关键要看现代社会中有无对人的本性的压制、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是否得到发挥、人的精神是否仍然痛苦。换言之,现代人所受到的痛苦和精神与佛陀时代有无不同,有无共性。如果有的话,那佛教的幸福人生观显然还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1.时代变了,但人们所面临的困惑、痛苦的本质仍然还存在。

  首先,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达到相当的程度,但从根本上说,人类仍然没有摆脱诸“苦”折磨,一切皆“苦”的本质也仍然泛有改变。传统的“苦”的根源仍然存在。其次,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说法是对于人类这一个生物学的整体而言是成立的,而对于一个具体的国家、民族和地区,那就有着显著的不同,不论是GDP、人均收入,还是生活水平都是不同的。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之内,这种差别在国家、地区之间还会存在,甚至还会越来越大。再次,从古至今,人们面临的问题虽然形式不同,但其本质都是由困惑、恐惧和希望构成的。简单地说,只要人类还存在着对物质的贪欲,只要社会上还存在着对人的精神自由的压制、存在着科技进步所造成的异化,人的存在价值就不是彻底的自由的,佛教的人生观也就是更有影响力的。

  2.西方的工业文明不能医治人们的心灵痛苦

  从希腊理性主义文明的人文主义思潮,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我是人,我只过人的幸福”思想,以及后来的各种人本主义、个人主义思潮的流行,还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理论”,这些理论都带有一定片面性,或是带有明显地对自我的强调和凸显,带有对个人角色的无限放大。相反,佛教认为,虚幻的自我实体是人的内在真实生命价值实现的最大障碍,对有形的“我”的顽执正是“我”痛苦的根源。要想消除人生的痛苦就要放弃对“我”这个因缘和合的假相的盲目崇拜,而发挥明达自己的佛性。

  皈依了佛教并在尼泊尔修行的法国人马蒂厄用现代的语言说出了佛教的这一功能,他说,佛教“是一条路,一条得救的路,将佛陀引向觉醒的路;它是一种方法,一种通过紧张的心理和精神劳动而达到解放的手段。……这条路的目的乃是达到人们所说的‘完善’、最终的认识、觉醒,或者用专业的话说是‘佛陀的境界’。”(《和尚与哲学家——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

  二、正信佛教福坦途

  佛教名相概念复杂,这是现代人对佛教望而却步的一个原因。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佛教大义,感受佛陀济世本怀,按照佛教教导的原则去做,即是贯彻佛教的幸福观。一个佛教徒只要贯彻佛教慈悲济世、佛陀关怀人生的精神,就可以找到人生幸福。

  1.用佛教正道指导幸福人生

  幸福的生活从哪儿来?从根本上说,在一个社会中,任何人的幸福生活都是建立在正常、正当的生活原则基础上的。在此意义上说,佛教的“八正道”思想就有着长青的意义,其实它是用了一种特别的语言反映了人类最一般的道德规范,不仅对于出家众和在家居士,而且对于一般社会大众也都有着现实指导的意义。如果我们坚守八正道,即能通过对自我的严格要求而使身心得到健康、开启觉悟获得智慧,最终达到智慧、光明幸福的人生。不仅可证诸法实相,也可达到的终极的幸福。具体地说,一般社会大众如何借鉴佛教的幸福观呢?

  (1)正见:佛教所说的正见即是对事的如实知见,这种“见”正是对宇宙万法的正确反映,坚持正见不仅能够使自己杂念不生,心不被邪见污染,更有利于道心的生长。对于现代人而言,如果坚持“正见”,自己即时刻能够使自己“心”住于高尚、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上,而对违犯佛法大义、有损人类基本价值观和社会良心的一切观点或邪教能够增强抵御力,使自己身心不受影响。心为身本,心正则生活正,有正见指导的生活则是有意义的生活,当然是幸福的生活。

  (2)正思维:能够依正见而对世间之法进行的观察、思维,这种正思是抛开了一切的“我执”、“我慢”而进行的价值判断。  “我执”和“我慢”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着各种形式的表现,如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甚至民族沙文主义都是。其共同点都是不能以“正思维”处理个体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或者把“个人”  “自我”的地位进行无限膨胀,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界缺少宽容、没有同情、不能体谅他人,不能认识到自我与社会的共存共生、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其言行当然会影响到社会大众的和谐,这样,在现代社会中肯定会遇到挫折,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快乐幸福的人生。

  (3)正语:佛教的正语即是不说妄语欺骗别人、不以两舌搬弄是非、不以恶口辱骂他、不作巧语。为人之言应当诚实、和蔼、礼貌。中国人常说,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敬”首先是从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其主要也是通过语言进行交往的。对于一般大众而言,你对别人恶口相加,却想得到别人和蔼可亲的语言,显然是很难的。至于花言巧语、搬弄是非、心口不一等,轻则失去别人的信任,在社会上没仃明友,重则可能违犯国家的法规.受到法律制度的惩处。若如此,就会造成人际紧张,社会地位受损,怎能有快乐呢?言为心声,应该把善良之心通过和暧的言语表达出来,不仅能够增加同事问的交流,更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4)正业:佛教的正业是指不对众生有害的行为,像杀生、邪淫、偷盗等都不是正业。此处众生指一切众生,像渔、猎、屠、酒等因为伤害了其它的生命或有碍修慧得道,所以不为止业。我们可以依佛教的大义和佛陀的本怀把“正业”的范围和内容作进一步的阐释或理解:“正业”即是遵守国家法律、符合社会公德、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即不从事非法、违纪,伤害社会公德的事。

  (5)正命:指以合乎佛法大义,无害他人和众生的方式生活。出家众则是如法获得和使用衣服卧具、饮食医药等。对于一般社会大众而言,应当远离一切如贩卖众生、杀器等行为。那种杀盗淫骗、走私贩,毒等行为虽然可以短时间挣到大钱,但由于不是正业,违反了法律制度、社会公德和人类良心,破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他人利益,所以不为正命,更会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因此,不论是士农工商各行各业,都要以合乎法律、合乎道德的方式赢利,这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和价值的实现,更能使财富促进社二和谐的建设。

  (6)正精进:即精进努力,不逸杂念,念念趣求,勤于善业。“精:芏”是落实菩萨行的手段,没有精:旦,一切的理想报负无为空谈,所以《维摩经》中说“精进是菩萨净。”我们可以把精进理解成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进取、勤奋不缀、见义勇为,不被逆境击倒;在为人原则上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积小善成大善;对正义之葬勇猛无惧,能够经受一切的困难;心地坦然,提升自我。

  (7)正念:佛教的正念即是坚持佛说正道,不生邪恶。不仅对于出家众,即使对于一般社会大众,正急可以理解成是高尚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目标,理解成对人类基本价值的坚守,对传统价值的继承,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对佛教慈悲济世本怀的遵从,心中永住众生的利益,情操高尚,境界高远。

  (8)正定:佛教的正定是指禅定时的心境一如,外不散逸、内不松弛,主要“止”与“观”两种。“止”即入定,“观”即定中起慧察诸实相。简单地说,这是八正道中的唯一的一种对人的精神和心智的煅练。由之,不仅能够提高精神的力量,开出智慧之光芒,而且也是一种对其它道、见、思、行的保证。对于现代人来说,按照一定的方式修习心智,抛弃杂念,净化心灵,正是在平凡世界中体会到人生价值、建设幸福人生的重要手段。

  佛陀的教义是一种人类的优秀精神文明成果,不论任何时代、国家和地区,对人生都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佛教的幸福观不仅对于信佛者有着人生的积极意义,即使是不信佛的现代人也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生命幸福的方法。即使不信佛,如果你能用佛陀的慈悲精神处世,以佛教对人生意义的实现原则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都会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更能促进人生价值的提高。若达到这一点,人生当然是幸福的。佛教告诉我们,学佛先做人,但学佛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为一个完整的、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人,只有这种人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