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人间佛教 >>

人间佛教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3)

分享到:

  所谓教产革命,则指佛教界所有的寺庙财产(如寺田、寺屋及附属法物等等),应成为十方僧众共有。应打破子孙制度继承遗产中的陈规陋习,不为少数住持独霸而占为己有。佛教界之公有财产,将用来供养各方有德长老,培养青年僧伽,兴办佛教教育。

  用太虚和尚自己的话来说,佛教三大革命是与孙中山三民主义紧密配合的,教理革命为民权主义,教制革命为民族主义,教产革命为民生主义。在太虚和尚于民国初年提出的佛教改革思想后,直到本世纪40年代,他虽应时代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但是,其关于人间化、人生佛教思想却是日益的明确、突出,始终以为佛教应面向社会、面向人生,方有可能获取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所以,太虚和尚在40年代明确提出了建立“人间佛教”的主张与倡议,把“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传统,直接转换为人间佛教思想,使佛家教理直接浸入社会民众,使国家社会民众均获佛教之益,佛教的观念、信仰散布于社会各个阶层,不与国家和民众分离、疏远。

  虽然,太虚和尚在教理、教制、教产等方面倡导的全面改革,终因佛教界内部的宗法保守势力、社会传统势力的阻挠而未能完全实现,可是,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以及为此所作出的种种努力,无疑为中国佛教传统的转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由于太虚和尚的倡议和在佛教改革方面的勇猛精进,佛教界及其僧俗也大都明确了,“佛陀及佛陀之真正修学者,皆为人生的、进化的、体现人生宇宙真相的”(①d),而佛陀“说法的中心对象,则仍在人类众生,故佛法实是人类众生的佛法,佛所说的一切学理和道德,都是不离开人间的”(②d)。当代中国所主张的人间佛教,实际上即沿袭太虚和尚有关佛教改革和人间佛教的思想主张而来的。中国佛教之所以能够从古代形态而发展到当代社会,其间正是由康、梁、谭、章等人的思想发动,最后经由太虚和尚倡导的佛教改革运动而进行的传统转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