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民国佛教史 >>

陈寅恪先生的科学史研究

分享到: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陈寅恪先生两篇涉及科学史之论文,并讨论其价值。
【参考文献】
   [1] 俞大维:“陈寅恪先生”,载《谈陈寅恪》,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0,1-13。
   [2] 季羡林:“从学习笔记本看陈寅恪先生的治学范围和途径”,载《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74-87。
   [3] “意”本作“慧”。见:易培基,《三国志补注》卷第二十。
   [4] Joseph Needham,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Vol.IV:1,p.39,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2.
   [5] 刘昭民:《中华物理学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215-216。
   [6] 戴念祖:《中国力学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386-392。
   [7] 王锦光、洪震寰:《中国古代物理学史略》,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9。
   [8] 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69-75。
   [9] 《陈寅恪先生论文集(下)》,台北:三人行出版社,1974,417-420。
   [10] 梁章钜:《三国志旁证》卷十四。
   [11] 刘广定:《治学研究》,17卷1期,1999,1-12。
   [12] 见: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85-291。
   [13] 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初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重印,91-101。
   [14] 陈胜崑:《中国传统医学史》,台北:时报语文化公司,1979,86-93。
   [15] 马伯英:前引书,同12。
   [16] “医疗与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1997年6月26-28日,南港,中央研究院发表之论文。但说明只是发言稿,"not as a fullyreferenced an annotated scholarly work for publication"。
   [17] 《陈寅恪先生论文集(下)》,台北:三人行出版社,1974,717-718。
   [18] 在Joseph Needham,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Vol.III,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9;薮内清:《中国算学史》,(东京:岩波书店,1974),林桂英、简茂祥译本,台北县:联鸣文化公司,1981等均未言及。

     一、前言
   陈寅恪先生(1890~1969),江西省修水县人,修水县旧隶义宁州,故习称义宁陈氏。陈先生具有超人之智慧与毅力,能背“十三经”之大部分,[1]识中外古今文字十余种。[1][2]其学识应乃近代学人中最渊博者。他是本世纪最有成就的国学大师,1946年起虽失明犹不辍教课、研究与著述,更是今古一人。陈先生早年曾有两篇论文均与科学史有关,且甚具启发性;一涉及曹冲称象与华佗医术,一探讨满文《几何原本》之来历。惜乏人重视,科学史研究者亦少言及。今予介绍,供同好参考。
   二、“曹冲称象”的故事
   《三国志》魏志卷二十载有“曹冲称象”的故事,其文曰: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听察歧嶷,生五六岁,智意[3]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量,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大象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实行焉。
   按此文所记,曹操之子曹冲极为聪颖,幼年即会利用成人还不懂的浮力原理来称象重。因而笔者经眼的,如李约瑟[4]、刘昭民、[5]戴念祖、[6]王锦光和洪震寰[7]等所著几种中国物理学史专书都举之为例,证明中国人在公元二百年左右已知浮力原理,会藉浮力称量。
   然而陈寅恪先生早已发现这段记载是有疑问的。陈先生通晓梵文,曾在清华和北大开授“佛经翻译文学”课,[8]并发表多篇相关论文。民国十九年在《清华学报》六卷一期所刊“三国志曹冲华陀传与佛教故事”即为其一。[9]
   陈先生在该文中认为:《三国志》“本文往往有佛教故事,杂揉附益于其间,特积象隐晦,不易发觉其为外国输入耳。”乃举《杂宝藏经》卷一“叶老国录”之故事:
   “天神又问:此大白象有几斤?而群臣共议,无能知者。亦募国内,复不能知。大臣问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即以此智以答天神。”
   虽此经为北魏时译成,但此传说“仅凭口述,亦得辗转流传于中土,遂附会为仓舒之事,以见其智。”
   那么,何以“称象”不能在曹冲身上发生呢?这是因为不合于史实,前人早已察知。清人梁章钜《三国志旁证》云:[10]
   “何焯曰:孙策以建安五年死,时孙权初统事,至建安十五年权遣步骘马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奉承节度,此后或能致巨象,而仓舒已于建安十三年前死矣,知此事妄饰也。置水刻船,疑算术中本有此法。”
   由于汉代中土已无象,而曹冲殇于献帝建安十三年五月,年十三。孙权在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前只领有江东六郡,含现在江浙与江西安徽的一部分,在建安五年也就是曹冲“五六岁”时只是“会稽太守”,那有“象”可以送给曹操?何义门曾推测中国古算书里原有此法,陈先生则从佛经里找到这一故事的来源。他认为:[9]
   但象为南方之兽,非曹氏境内所能有,不得不取其事与孙权贡献事混成一谈,以文饰之,此比较文学之通例也。
   另上引《三国志旁证》又云:“邵晋涵曰:《能改齐漫录》引《符子》所载燕昭王大豕,命水官浮而量之事,已在其前。”陈先生未予讨论,但以何、邵两人“皆未得其出处也。”故宋代人之记载也是本于佛经故事。
   然而,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很迟才懂得浮力原理。《考工记》一书笔者以为是秦汉之际编成的,[11]其“输入”一节中叙述做车轮之法,有“揉辐必齐,平沉必均”及“水之,以眠其平沉之均也”的句子。车轮必须整体均匀,转动效果才好。知道把木制车轮放在水里,由其浮沉的深浅来判断是否已匀称,证明那时的人早已了解浮力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