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南传佛教史 >>

净因法师:初探南传佛教兴盛之因(2)

分享到:
  二、阿罗汉既重自利,也重利他
  我们再谈谈阿罗汉的问题。我刚到斯里兰卡时很多当地华人问我:师傅,中国有大乘佛教,你到这儿来学小乘佛教干什么?的确,许多大乘经典中称小乘行人为“焦芽败种”、“自了汉”。现在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根据佛陀的教诲,要想拯救别人,你自己先要解脱;要帮助别人,自己必须有能力。你看到一个人饥饿,你必须自己有粮食;要救一个落水的人,你必须会游泳。单凭勇气和菩萨精神而自身却没有任何能力要救人是无济于事的。这就是说,我们要想教化众生,弘扬佛法、净化家庭、祥和社会,若自己还不纯洁,怎么去净化别人。要想真正为众生服务,首先必须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修行搞好,这样才有本钱。比如我们在座的可能有许多人今后要去做教师,那么你要教数学,就得必须懂数学。教物理必须懂物理。我今天到这里讲佛法,就必须懂一点佛法。所以我们提出来先做阿罗汉,后做菩萨。就是说先净化自己,再去帮助别人。当然这里也不排除一边净化自己,一边帮助别人。可那样做起来很困难,非大智大愿者不容易做好。
  有人说阿罗汉证果后,常常躲起来,不教化众生,这是偏见。在佛陀时代,舍利弗、目犍连、迦叶、阿难等等都是大阿罗汉,他们是不是躲起来了?没有。他们一年四季除了结夏安居的时候回到佛陀身边听法来补充自己以外,其余时间都在外面教化众生。佛陀有个规定:他的弟子必须在不同的地方和地区教化众生。正是这些阿罗汉四处传播佛法,才使佛教在印度得以迅速发展,流传至今。所以说,阿罗汉是重自利再重利他。可以说我们修行应先从基础做起,做一回阿罗汉,然后再由小向大,做菩萨。其实这只是一个修行中的次第问题。
  三、南传佛教对佛陀的认识
  释迦牟尼是什么?大家也许会说:释迦牟尼千百亿化身,法力无边,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也跳不出他的掌心。释迦牟尼在哪儿?有的会说:尽虚空遍法界。那是从理上讲。如果在南传佛教国家,你问任何一个人,释迦牟尼在哪里?他都会告诉你:他证涅槃了。你问涅槃后到哪儿去了?他会说佛没讲过。就是说,他们把释迦牟尼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神。但是佛陀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觉悟了的人。释迦牟尼悟道后首先教化的是五比丘,叫做初转法车仑。当时讲的法是四圣谛。其中马胜比丘第一个悟道证了阿罗汉,后来四位比丘也因悟四圣谛而证果。有一次我到南京师范大学作演讲时,有人问我:四谛我非常理解,倒背如流,也能给别人讲,可我什么也没有证到,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我们只是理知,思维上透过了,体证还没有。我们大多数人只相信亲眼看见,亲耳所闻的事,感觉不到的东西就不相信。那月亮在晚上比什么星星都大,是不是它真的比什么星星都大呢?真空中什么都没有,是这样吗?其实不是这样,科学家说:月亮很小,真空中有电磁波,一验证果然是这样。于是我们就说,我们的感觉可能会欺骗我们。但科学很有威力,凡是科学能解释的我就相信,科学解释不了的我就不相信。其实,科学的真伪最后还是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检验的。而我们用现在的感觉器官了解的东西常常有时间、空间相,超越了时间空间的东西我们就没法说清楚,因为没那个体验。而科学由于它植根在我们最基本的感觉上,科学认知的能力是有限的。还有其它认识世界的途径吗?有,那就是通过禅定去开发直觉。我们有时打坐为什么不能进入书上讲的四禅八定呢?那是我们的执着太多,执着身体,执着感觉,这样坐禅遇到佛来或魔来的时候就会时喜时惧,心早乱了,遇到乐境就在美滋滋的受用,那还前进什么?所以说,我们和释迦佛的根本差别是我们处处执着,放不下。这种执着很深,有时我们都没有觉察。说到底,心脏的跳动,肠骨的蠕动都是执我的感觉。真能全盘放下则处处空空朗朗,了知宇宙实相。这就是释迦佛的部分境界。?
  释迦佛为了让我们达到他的境界而传教说法,首先是破除我们的执着,这是我们烦恼的根本。这些执着包括对自己的执着和对道理、逻辑的执着。去执的方法很多。南京宝华山是一座响誉中外的律宗道场,以前每年春秋二季传戒,对来此受戒的要求极为严格。登记时知客师傅坐客堂正中,手中拿一根柳条,那是用来打人的。有人来受戒,知客师就问:来干什么?如果回答说:我来受戒。那么他又会问:谁叫你来的。如果说:是我师父叫我来的。那么他立刻就会给你一柳条,说:你师父叫你来,你不发心就来了吗?如果说是我自己来的。也会马上吃一柳条,并会对你说:你目无尊长,没经师父认可就自作主张来了吗?如果说:我自己想来,也是师父叫我来的。那么还是一顿痛打。如果你不服问他:你为什么打我?知客师就会对你说:你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投机取巧,油腔滑调,最是该打。反正怎么答都是挨打,是不是知客师傅不讲道理?不是,知客师傅很慈悲的。但为什么怎样都是挨打呢?这三柳条打掉的是什么?打掉的就是执着。
  我们讲的不执着,是以智慧为先导的,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在意。什么都不在意,其实也是一种对不执着的执着。我们凡会不可能一下子执着全消,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什么层次上就做什么事,否则,其后果你是承担不了的。有一位禅师教他的徒弟读经。小徒弟读了几天以后,认为自己已经明白了空、不着相的道理。有一天,他坐在树下,他师父走过来,他瞄了一眼,但是没有动,就好象没看见一样。师父就问他:师父来了你为什么不站起来合掌呀?徒弟说:根据佛经说的,站不站都是空,我不站起来就等于站起来啊。师父听了就乐呵呵地给了他一拳。徒弟跳起来说:师父怎么打我?师父说:打不打都是空,我打你等于不打你呀。通过这个公案,首先告诉我们:修行不能机械化,不能形而上学,应该按照次第循序渐进。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顿悟。以上所说的无非是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释迦牟尼是一个觉悟了的人,是教师,我们应该发大心,按佛的教诲次第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