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隋唐五代佛教史 >>

曹山本寂禅师出家地考(2)

分享到:

据《三山志》载:福清县灵石山有“灵石俱胝院,清元里,大中元年置。先是唐武宗时,僧元修始庵于此……,后深入岩谷中。人以为遁去矣。有蔬甲泛流而下,乃沿源访而得之,再往则庐已虚矣。盖避会昌禁也。宣宗时出,诣阙贡金买山,始创精舍,名‘翠石院’。至是赐今额。”[18]《闽书》福清县“灵石山”条载:“灵石山,……唐武宗时,僧元修庵此,……后深入岩谷中,人谓遁去矣。有蔬甲泛流而下,乃沿源访得之。再往,则庐已虚。宣宗时出,诣阙贡金,始买山创精舍,名翠石院。至是,赐额曰:"灵石俱胝院",院今为寺。”[19]《八闽通志·寺观》福清县‘灵石寺’条[20];《福清县志·杂事志》“灵石寺”条,[21]又同书《人物志·仙释》“释俱胝(元修)传”[22]所载与上述所引《三山志》“灵石俱胝院”条、《闽书》“灵石山”同。笔者认为,地方志记载的“灵石山翠石院”当为本寂禅师的出家地。理由是:其一,本寂19岁出家,时间当在唐宣宗大中十一年至十二年。其时该寺院尚称“翠石院”。《祖堂集》记载作“碎石院”,应是“翠石院”同音的别称;其二,翠石院所在地灵石山与黄檗山同在福唐县(今福清市),二者相距不过十余华里。与上述所引《祖堂集》灵观和尚传中洞山良价问本寂“碎石院近黄檗”的记载吻合。总之,基于上述所论可得出如下结论:《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禅林僧宝传》、《五灯会元》诸书的本寂传有关本寂出家地的记载是正确的,《宋高僧传》记载本寂出家福州“云名山”应为“灵石山”之误,属鲁鱼亥豕。当为《宋高僧传》成书后在流传过程中造成的。今福建福清市灵石山实为曹山本寂禅师的披剃之地。

 



[1]〔南唐〕静、筠:《祖堂集》卷第八,《曹山和尚》,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4年版第157页。

[2]〔宋〕赞宁:《宋高僧传》卷第十三,《梁抚州曹山本寂传》,范祥雍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上册,第308页。

[3]〔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七,《抚州曹山本寂禅师》。上海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1909~1913年版。

[4]〔宋〕释惠洪:《禅林僧宝传》卷一,《抚州曹山本寂禅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052册。

[5]〔宋〕普济:《五灯会元》卷第十三,《曹山本寂禅师》,苏渊雷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中册,第787页。

[6]〔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之三,《地理类三·叙县》。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84册。 

[7]〔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四,《地理·山川》,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旧志整理组、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整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上册,第72页。

[8]〔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三十四,《寺观类二·僧寺》侯官县“灵石尼院”条。

[9]〔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五,《地理·山川》,上册,第84页。

[10]〔明〕何乔远:《闽书》卷之六,《方域志》,厦门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室《闽书》校点组校点,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册,第137页。

[11]〔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三十六,《寺观类四·僧寺》福清县“灵石俱胝院”条。

[12]〔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之三,《地理类三·叙县》。

[13]〔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十五,《地理·乡都》,上册,第293页。

[14] 杜继文、魏道儒著:《中国禅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38页。

[15]〔南唐〕静、筠:《祖堂集》卷第十九,《观和尚》,第365页。

[16]〔宋〕赞宁:《宋高僧传》卷第十三,《梁抚州曹山本寂传》,上册,第308页。

[17]〔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七,《抚州曹山本寂禅师》。

[18]〔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三十六,《寺观类四·僧寺》福清县“灵石俱胝院”。

[19]〔明〕何乔远:《闽书》卷之六,《方域志》,第一册,第142页。

[20]〔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五,《寺观》,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下册,第788页。

[21]〔清〕饶安鼎等:《福清县志》卷二十,《杂事志》,福清县志编纂委员会点校,1989年铅印本第746页。

[22]〔清〕饶安鼎等:《福清县志》卷十五,《人物志》,第6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