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中国佛教历史综论 >>

中国佛教历史(十六、西藏前弘期佛教)(2)

分享到:

  墀松得赞渐长,阅读前代诸王史籍,知道祖先弘扬佛教、建立法制的事迹,深为信乐,就与诸臣筹商复兴佛教的事宜。桑希以为时机已到,就把藏在钦朴的汉文佛经取出,呈进藏王,并为略述大意。藏王听了很欢喜,就教桑希同汉人梅玛果、迦湿弥罗人阿难陀共同翻译。但此事为舅氏仲巴结所反对,并怪桑希多事,把他贬到芒宇。史书上说一些信佛法的人,为了保护桑希,送他到芒宇避难。
  又有大臣名萨曩,信仰佛教,藏王派他作芒宇守。他在芒宇建立了两座佛寺。后来往印度朝礼大菩提寺、那兰陀寺圣迹,在尼泊尔遇见静命(也有译为寂护的)论师。他请静命论师到藏弘法,得到许可,自己先回拉萨见藏王,陈述静命论师的功德,可以请来建立佛法。藏王诏诸信佛法的大臣如漾娘桑、廓墀桑等密议,用计除去舅氏仲巴结、达惹陆贡等,颁布敕谕,令一切臣民奉行佛法。先将释迦佛像请回拉萨,仍供在大招寺正殿,随即派人迎接静命论师。民间有信笨教反对佛教的,又使阿难陀等和他们辩论。笨教徒辩论失败,笨教书籍,除少数祈禳法外,都被废毁,不许传播。
  静命论师到藏后,在龙粗宫中安居四月,为藏王等讲说十善业、十八界、十二因缘等法门。当时雷击玛波日,洪漂庞塘宫,瘟疫流行。不信佛教的人,就说是弘扬佛教之过,请藏王停止弘法,民间喧扰不安。藏王请问静命论师,静命说须请莲花生大师来才能止息灾害,自己也就暂回尼泊尔。藏王又派萨曩等去迎请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到藏后,适灾害止息,才又接静命论师回藏。
  藏王打算建立桑耶寺,先与臣民商议,大家都赞同,就请莲花生大师加持地基,请静命论师仿印度飞行寺规模绘成图样。中分须弥峰、十二洲、日月二轮,外有垣墙围绕,四角建四舍利塔,四门立四碑。藏王三妃,又各建一殿。从762年壬寅奠基,至766年丙午落成(据《藏王传》等说,布敦说是787年丁卯奠基,799年己卯落成)。完工后又请静命论师、莲花生大师等开光,举行盛大庆祝法会。
  767年丁未从印度迎请说一切有部持律比丘十二人到藏,以静命论师为亲教师,开始度西藏人出家受戒。最初受戒七人为:宝护、智王护、宝王护、善逝护、遍照护、龙王护、天王护(七人的名字有多种不同的记载),称为七觉士。此后复度官民子弟三百余人,出家受戒;选拔优秀的学习梵文,造成译经的人才。
  此时翻译经典的,印发人有静命、无垢友、佛密、静藏、清净狮子等诸大论师,西藏人除初出家的七人外,有法明、虚空、宝军、无分别、释迦光等诸大译师,广译三藏教典。又请密宗大德法称论师,传授瑜伽部金刚界、大曼荼罗等灌顶。又请迦湿弥罗国大德胜友、施戒等,传授戒法,又请汉僧传授参禅修定。此时,对于佛教,尽量吸收,不论大小、显密、禅教、讲修,兼收并举,故可称为前弘期的极盛时代。此时所译典籍,据辰年在登迦宫所编《目录》(此目录布敦《佛教史》和伦主《佛教史》都说是墀松得赞时所编。布敦《佛教史》并说:先编《登迦目录》,次编《钦朴目录》,再编《庞塘目录》。《经论大藏目录序》中说,牟底赞薄时,先编《庞塘目录》,次编《登迦目录》,未说《钦朴目录》何时所编)的记载,密教方面除无上瑜伽部,显教方面除《阿含经》类及一部分《中观》、《因明论》外,其余的显密经论,大体上都具备了。现在旧派所传的一部分无上瑜伽部经论,也是由无垢友等传来的,可能因为当时只是秘密传授,故未编入目录内。
  此时所传的戒律,是根本说一切有部。为防止部派纷争,藏王曾明令制定,不许翻他派的律典。此时大乘教典,唯识宗的已很完备。但因弘传佛法的主要人物,多是中观宗的大德,如静命、莲花戒,就是中观顺瑜伽行派(世俗中不许有离心外境,胜义中许一切法皆无自性)的创始人,莲花生、无垢友、佛密等也都是中观宗人;所以,此时的见解,都是属于中观宗的。在墀松得赞末年,息灭顿渐的争端后,又曾明令宣布,只许学静命所传的龙树的中观见,修十法行与六度行,不准学顿门的见行。
  总之,墀松得赞时,才开始有西藏人出家受戒,建立僧伽制度,广译经论,讲学修行。佛教的真正规模,此时才算完备。又在耶巴、钦朴等处,建立专修道场。后来阿底峡尊者曾赞叹说,此时西藏佛法之盛,就是印度好象也比不上呢。
  三、墀惹巴仅时期(发扬佛教)
  墀松得赞死后,牟尼赞薄与牟底赞薄先后继位,绍承父业,仍弘佛法。尤其在牟底赞薄时,建立金刚界寺,请无垢友等论师,遍照护等译师,将父兄两代未译完的经论尽量翻译(据伦主《佛教史》和《藏王纪》所记,此时还有莲花戒等论师,龙王护、宝胜等译师),三藏教典此时就很完备了。
  墀松、牟尼、牟底诸王时,一面虽尽力弘扬佛法,一面也常以武力征服邻近的其他民族,尤其与唐朝,时而和好,时而战争。直到墀惹巴仅时代,由诸佛教大德从中调停,在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唐朝与西藏才达成和议,建立了和盟碑,战事才停息。
  墀惹巴仅深信佛教,护持十善法制。因见前代静命、智王、漾娘桑、桑希·得瓦廓喀结其主、阿难陀等译出的典籍,有许多名词是西藏不通用的,又有从汉地、于田、印度萨贺等处译来的,名词多不一致,学习极为困难;故请胜友论师、天王菩提等译师,依据大小乘教义及声明诸论重新整理,务令义理无误,名词统一,便利修学。又将大小乘教各种名词,详加审定,汇为专书,使后来译经者有所遵循。倘有必须设立的新名,须将该名词的训诂和定名的理由,详细注明,呈报译经院、讲经院,转呈藏王批准,编入目录内,以便通行。关于密部典籍,尤其无上瑜伽部,未经藏王批准的,不许随意翻译。所译三藏教典,在礼敬文上加以区别:凡属律藏的,“敬礼一切智”;凡属经藏的,“敬礼一切诸佛菩萨”;凡属论藏的,“敬礼曼殊室利童子”。读者一看礼敬文,就知道属于那一藏。对于戒律,还是只弘一切有部,不许弘译他部,以免争端。
  墀惹巴仅由于深信佛法,对于每一个僧人,各分配给七户居民,供给他的生活,使他能专一修行。每逢斋僧法会,墀惹巴仅先把自己的头巾敷地,请僧众在上边走过,然后顶戴。所有大小朝政,皆请决于高僧;所有行政制度,也都以经律为准则。下至通用的度量衡器,都依照经论改制。对前代所建的寺院,都善加修葺,并新建札喜格培寺。以恭敬三宝、奉行十善教育人民。对于侮慢三宝的,处罚特重。他这样做,对于佛教虽是极端尊崇,但在臣民当中,不免引起一部分人的嫉忌和反感。朗达玛的灭法,也就因此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