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中国佛教历史综论 >>

菩提达摩石碑碑文并参考资料

分享到:
【编 者 按】日本学者小岛岱山先生有关河南熊耳山菩提达摩石碑的新发现,是1999年夏天赴中国调查的重要收获。
   关于此碑文的发现小岛先生在日本的佛教报纸《中外日报》(1999年9月11日)上,发表了关于在熊耳山的署名武帝撰达摩碑文的文章,日本的《朝日新闻》(1999年9月10日朝刊)也作了报道,并附其师、著名中国佛教研究学者镰田茂雄先生的评论:“关于达摩石碑,从文献上虽可知道一些,可是找到了真正的原石原碑,则是大发现。字体问题以及考古学上属于什么时代的作品尚须调查,不过可以说这是禅宗史研究的一级资料发现”,指出了小岛发现的意义。
   小岛岱山先生之所以希望此文发表在本刊上,一则本资料是在中国发现的,再则希望引起中国同行的注意,一同从事研究。

  

   由于胡适先生太过于强调神会,柳田圣山明里暗里太过于依据神会,致使早期禅宗史,以及早期禅宗思想史受到了严重歪曲。又由于过度依靠敦煌文献,产生了轻视中原石碑资料的倾向。这里列出的菩提达摩碑文,也由于过去一直被视为伪作,没有当做有价值的资料而加以利用。
   但是,通过对菩提达摩碑文及其内容进行严密详细之研究,将会构筑起一部全新的早期禅宗史和早期禅宗思想史。
   首次考察这一问题的研究论文,则是日本石井公成博士的《梁武帝撰〈菩提达摩碑文〉之再检讨=(《驹泽短期大学研究纪要》第28号,2000年3月)。石井博士认为,由于菩提达摩碑文中并不存在传衣、传法偈之类的说法,而且也没有顿悟、无念、般若之思想,以及其他种种理由,此达摩碑文是在神会开始攻击北宗之前后,由东山法门下一系的某个弟子撰写的,神会与此(碑文)毫无关系。
   关于菩提达摩碑文之详细研究,我们期待着石井博士的各篇论文今后陆续问世。在这里,作为基础研究,笔者将已刊刻的从中国各地收集到的菩提达摩碑文的石碑资料,以及有关参考资料,公诸于世。
   有关菩提达摩碑文资料的概况说明有:
   (1)尾崎正义《二祖山元符寺之达摩塔铭》(《中国佛迹见闻记》第9集,驹泽大学中国佛迹见闻参观团1978年8月)。
   (2)尾崎正义《熊耳山吴坂之达摩塔》(《中国佛迹见闻记》第10集,驹泽大学中国佛迹见闻参观团1990年8月)。
   除了笔者所列出的文献外,还录出以下存在达摩碑文内容的其他典籍之书名。不过这些典籍所保存的只是碑文原文的部分内容。
   (1)光定《传述一心戒文》(《传教大师全集》卷一,《大正藏》74卷,《日本大藏经》78卷)。
   (2)最澄《内证佛法相承血脉谱》(《传教大师全集》卷一,《日本大藏经》75卷驹泽大学图书馆藏《景德传灯抄录》。
   (3)冈文库《景德传灯录抄注》。
   (4)《 续藏经》所载《达摩大师碑颂》(新文丰出版影印本第110册)。
   此外,尚有澄观《演义钞》(《大正藏》36卷61页下、62页中、68页上)所引用的部分,其数量虽甚少,也随笔附记。
   最后,感到遗憾的是韩国至今尚未发现有关达摩碑文之古文献,若有所发现,则恭请指教。此外,本资料论文的最后完成恰值本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留学,得到杨曾文教授的指教。

   熊耳山达摩碑文

   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 梁武帝撰
   我闻。沧海之内。有骊龙珠白毫色。天莫见人不识。我大师得之矣。大师讳达摩。云天竺人也。莫知□所居。未详其姓氏。大师以精灵为骨。阴阳为器。性则天假。智乃神与。含□□□秀。抱凌云之气。类邬陁身子之聪辩。若昙摩弗利之博闻。总三藏于□河。蕴五乘□口海。为玉 久灰。金言未普。誓传师化。天竺东来。杖锡于秦。说无说法。如闇室之阳炬。若□□之开云。声振华夏。道迈今古。帝后闻名。钦若昊天。于是跃鳞惠海。振羽禅河。法梁□横。佛日高照。尔其育物也。澍无雨雨,洒润身田。说无法法。证开明理。指一言以直说。即心是佛。绝万缘以泯□。身离众生。实哉空哉。凡哉圣哉。心无也刹那而登妙觉。心有也□劫而滞凡夫。有而不有。无而不无。智通无碍。神行莫测。大之则无外。小之则无内。积之于无。□□于有。我真教□□。于时奔如云。学如雨。果而少花而多。其得意者惟可禅师矣。□师乃舒容叹曰。我心将异。大教以行。一真之法尽可有矣。命之以执手。付之以传灯。事行物外。理在斯矣。意之□□。身之住乎。意之行也。身之去乎。呜呼。大师可谓寿逾天地。化齐日月。使长流法海。洗迷冥而不竭。永注禅河。涤樊笼而无尽。岂谓积善不祐。皇天何辜。月暗禅庭。风迷觉路。法梁摧拆。惠水潜流。夜壑藏舟。潮波汨起。何图不天。俄然往矣。神色无异。颜貌如常。其时也地无变□。天色苍茫。□兽鸣庭。甘泉顿竭。呜呼。无为将来。有为将去。道寄□行。示现生灭。以梁大同二年十二月五日终于洛州禹门。未测其报龄也。遂营葬于熊耳吴坂矣。于是门人悲感。号动天地。泣流遍体。伤割五情。如丧考焉。如丧妣焉。生徒眼闭。伤如之何。嗟呼。法身匪一。示现无方。骸葬兹坟。形游西域。亦为来而不来。去而不去也。非□智者。焉得而知之乎。朕以不德。忝统□业。上亏阴阳之化。下□黎庶之欢。夕惕勤勤。旰不暇食。万机之内,留心释门。虽无九年之储。以积群生之福。缅寻法意。恒寄兹门。安而作之。精矣。妙矣。传之耳目。乃大师之苗裔□。嗟呼。见之不见。逢之□逢。今之古之。悔之恨之。朕虽一介凡夫。敢以师之。于后未获现生之得。冀有当来之因。不以刻石铭心。何表法之有也。亦恐天变地化。将大教之不闻。□□□碑。以示来见。乃作颂曰。
   楞伽山顶生宝月 中有金人披缕褐
   形同大地体如空 心如琉璃色如雪
   匪磨匪莹恒净明 披云卷雾心□□
   □陀利花□严身 随缘触物常欢悦
   不有不无非去来 多闻辩才无法说
   实哉空哉离生死 大之小之众缘绝
   刹那而登妙觉心 跃鳞惠海超先哲
   □□法水永长流 何期暂涌还暂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