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云南与老挝的佛教文化交流(2)
时间:2008-07-26 21:40来源:崇圣寺三塔文化网作者:吴平 点击:
明朝末年,澜沧王国被缅甸东吁王朝侵占,丧失了独立,导致中国与老挝的交往中断。公元1707年和1713年,琅勃拉邦和占巴塞分别独立,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到了清雍正年间,老挝国内的局势才基本稳定下来,北部的琅勃拉邦国(南掌国) 又开始了与中国的交往。据《清实录》记载,自雍正七年(1729)至咸丰三年(1853),清朝共正式接待南掌国使臣19次。
清朝没有沿袭明朝的做法,而是正式承认南掌国为清王朝的属国,保持定期的朝贡关系。南掌国对此受宠若惊,感恩不尽,他们用佛教的仪礼来迎接清朝皇帝的敕书。据鄂尔泰《朱批鄂太保奏折》所载:“[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南掌国夷目叭猛花等进贡回滇,臣委员照看起程,并差目兵二名,暨土把总召猛比伴送回国。嗣据普洱总兵官邱名扬、知府终世阴等禀报,该差等伴送夷目,于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至该国界内之戈奈地方,有猛洒、叭先率领数百人于五十里外跪道迎接,将敕书安设龙亭,供奉缅寺。……该国王岛孙,先差大叭目四员,带领二千余人,备金银彩花龙船四十余号,设龙亭香案,亲出五十里外,跪迎至新造公馆内。供奉敕书御赐毕,岛孙行三跪九叩头礼,复斋戒三日,始恭迎进署,行礼如初,然后叭猛花敬捧敕书,跪授岛孙。”(11)
佛像、佛经也成为两国政府之间互相馈赠的物品。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高宗八十寿辰,“南掌国王召温猛遣头目等庆万寿,进驯象二,与年贡驯象二并进。特赐国王玉佛、如意、御书扇。”(12)乾隆六十年(1795),“南掌国王遣陪臣叭猛先、叭整烘等十六人祝厘赍蒲叶表文恭进《长生经》一卷、象牙四十、夷锦十、阿魏二十斤。《会典事例》:……八月初三,于万树园特赐缅甸国王、南掌国王玉佛、如意各一、玉朝珠各一盘、金字佛经各一部。”(13)
通过交流,中国人对老挝的佛教有所了解,在古文献中也有了对老挝佛教的描述:
老挝一番僧,驻锡水涯,水内白龟长阔丈余。僧每诵经,龟必出听,僧若出游水陆,背乘往还。至今尚存。僧固高僧,而龟亦神龟也。(14)
八百馆八百大甸,……其俗事佛敬僧,见客无跪拜之节,把手为礼,男女皆刺花样眉目间以为饰。老挝、车里亦如之。(15)
老挝人……务耕种畜牧,亦能铸造纺织,多奉佛教,故皆好生恶杀。(16)
又问来差金字表文为何写在蒲叶上,据称:“小国没有纸,敬天敬佛才用蒲叶写金字。若文书用芭蕉叶写字,其余俱竹片子写字,这蒲叶金字进贡皇帝与敬天敬佛一样。”(17)
南掌人顶发一握,混沌无机械,细螺为钱,金银积造佛塔,不用也。(18)
南掌国都曰隆勃剌邦,据湄公江左岸,江东折南流,南冈江自东来会,曲注如玦环,城在山下,当南冈江会流处,水穿城而过。王宫在城之北,背山建屋,规制壮丽。佛墓寺塔森立城市中。濒江两岸多花园。居民大半老挝种,或喀木种。老挝种人……奉佛教,好生恶杀。务耕种、畜牧、能铸造、纺织。(19)
老挝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其古代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佛教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法昂幼年曾随父流亡高棉,受摩诃波沙曼多长老教养,王后又是高棉王之女,是虔诚的佛教徒。法昂受其影响,于是恭请高僧、铸造佛像、建立波沙曼寺,使得澜沧王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信徒越来越多。拍耶三成泰王在位时,曾建立摩那兰寺,并提倡佛学研究。维苏王在位时,建立了著名的维苏寺以供奉佛舍利。至悉达提拉王在位时,又在万象建造了老挝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物“塔銮”塔,成为当今老挝佛教的中心和国家的象征。老挝佛教在得到王权的护持之后,开始迅速发展壮大。
由于老挝人民笃信佛教,而佛教在中国也流传久远,因此,佛教在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老挝的古寺、佛塔、石窟装饰精致、色彩绚丽,与中国云南地区的寺院、佛塔、石窟有相同之处,同样具有东方风格。(20)老挝的佛教虽与东南亚各国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同出一源,但又有其不同之处,那就是受奉祀鬼神、崇拜自然精灵等原始宗教的影响,这与云南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有相似之处。云南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在长期的传播发展中,为了得到广大信众的支持,改变了原来不信鬼神和巫术的教义,融合了傣族的原始宗教,从而使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教义、教理、教规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表现出佛巫合一的特色。在佛教的崇拜系统中,掺入了不少原始宗教神灵。例如在庄严肃穆的佛寺附近建造有供祭原始宗教神的龛,有寨神、社神、祖先神、猎神等。这些原始宗教神融合在南传上座部佛教里,共同受到人们的崇拜。佛教僧人不仅修持佛法,也兼行原始宗教活动,如替人占卜消灾,主持丧葬仪式,为死者亡灵引路、超度,为村民驱鬼,祭祀寨神、祖先神、社神等。
自清咸丰三年(1853)起,中国与老挝的官方联系开始中断,这主要是因为两国都受到了殖民主义者的侵略,使得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遭到了人为的阻碍。但两国民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并没有中断。中老边境线两侧居住着傣族、哈尼族、瑶族的边民,村寨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边民过境耕种、狩猎、采集,活动频繁。佛教信仰是他们沟通的媒介和桥梁,例如,西双版纳总佛寺是历代宣慰使拜佛的场所,老挝的佛教信徒亦时常前来礼拜。(21)现今老挝的老龙族和西双版纳的傣族,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语言交谈,只有少量词语不同,可见双方的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总之,古代云南与老挝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的特点是平等、友好、双向,历代有关这方面的论述甚少,本文也只是粗线条地加以描述,希望后出转精,有更多更好的论述问世。
[注释]
(1) 《旧唐书》卷一九七,后晋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5月版。
(2) 《滇南古金石录》,清阮福辑,《文选楼丛书》,清仪征阮氏刊本。
(3) 《蛮书》卷六,唐樊绰撰,《武英殿聚珍版全书》,清同治十三年(1874)江西书局刊本。
(4) 《云南民族史》第188—189页,尤中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
(5) 《实地考察南诏的历史》,见《中外关系史译丛》第一辑,第249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6月。
(6) 《东南亚各国民族与文化》第57—58页,陈鹏著,民族出版社,1991年1月。
(7) 《泐史》上卷,李拂一撰,《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第92册第429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